新化三塘伍氏始祖隆公传略
激昂慷慨的对联
渊源是吴楚名宗,采食椒城,泽流棠邑,祀享胥山,越千余年斩棘披荆到此;
人物秉川原淑气,东悬榜壁,西插文峰,北屏壶寨,合廿三户发祥奋迹于斯。
这副刻在湖南新化孟公镇三塘伍氏老祠堂对联,是对“三塘明辅裔,伍氏大夫家”的历代祖宗的伟大精神、光辉业绩和艰苦奋斗历程的精辟阐述与概括,以及伍氏隆公后裔在三塘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祥奋进、香播四海、布延九州、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真实写照。
基此,余等后辈,豪情激荡,以新化三塘伍氏始迁祖隆公为核心,寻源溯本,探祖归根;继承传统,弘扬家风;立足今日,拥抱未来。在祖宗的光辉史册里,抄录其中的万分之一,亦足可激人奋进,永远向前!
寻源溯本,探祖归根
湖南新化县孟公镇三塘伍氏始祖伍隆,系南唐(年~年)状元、著名诗人伍乔次子梦授公之后,即醇公之曾孙,伍杰厚之孙,伍承俨第三子。
伍氏家族源于春秋末期楚国伍参,经传五十余世,一千六百多年到伍隆。
据史料记载:伍参系古炎帝神农之后。伍氏从西周开始,即为周天子幕僚。一世祖随武王打天下,讨伐商纣,赐封为贵族,随周天子第一次东巡,至颍州(即现今安徽省阜阳市)城东南六十华里,阜南(隶属阜阳市)县城东北三十五华里之处的焦岗(夹南北两条东下的润水之间,土地肥沃),又称椒陂(古时焦与椒通),赐该地区为“椒地”(直到现在附近还有村庄沿袭古名为焦岗湖和焦岗名),随军建城为“椒邑”,赐姓为“椒姓”,封为“世系椒侯,治镇江淮”。西周中期,焦姓传五世至焦珑,焦珑之孙焦赞,焦赞之孙焦吉,焦吉之子绍公虞,绍之子焦参,从一世祖至焦参历十一世。因焦氏曾为西周五服之侯.后为楚五服之臣,周天子赐姓伍。从此,焦邑城区大部分焦姓,随伍参为伍姓。伍姓从此开宗。
公元前年,泓水、鹿上之战(宋楚争霸之战)之后,椒邑属楚。伍氏一家,虽为东周实为楚臣。伍家认为江淮流域土地肥美,森林茂密,民风淳朴,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应为华夏民族文化和楚文化发源地,参为自己命名为楚子。《伍姓史志》注:伍参名楚子,古尊楚庄王嬖人(重臣)。
伍参约生于公元前年前后,参少有異像,天资聪颖,六岁开始即受到良好的家教读史习武,舞刀弄棒。参长大后身高体健肩宽背圆,力气大的惊人,十四岁能手格猛兽。十六岁时(约公元前年)乃父绍公虞让其到淮河北岸的山岗上(即今中岗镇)的楚军大将斗般部投军,在中军旂下策力,双手举鼎成功,又举二百斤重的大铁戈,舞动如飞,而且懂六韬三略和用兵之道,将军斗般大喜就委伍参随军为卫士长。不久,率兵一千守卫椒水、椒邑地区。又过一段时间,参随斗般将军参加对北方的沈、陈、郑、宋等国家的战争,每次都冲锋在前,每战必胜,因战功显赫斗般将军将伍参介绍给楚庄王熊侣,庄王见伍参文武兼备,足智多谋,且战功卓著,遂提拔为军直大夫。公元前年伍参随庄王参加讨伐戎族陆浑的战争胜利后,被擢升为佑军副元帅。公元前年(约43岁),楚晋争霸,楚庄王派伍参伐郑。晋军前往支援。伍参力排众议,说服楚庄王与强大的晋军决战,史称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并取得了胜利,伍参被封为大夫,并嘉封为“明辅上将军”又“前军主将”,从此伍参声震列国。后又打败了吴国,终于与众将帅促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后统重兵驻陈、郑、沈、淮地区,亲军驻椒邑、乾溪城父地区,并扩建椒城,亲自设计,从绍公虞到伍举(祖孙三代)与军民一道,历经七载,完成了11平方公里的城建工程。扩建的椒城,其模式与风格,与八十年后伍员营建的姑苏城大致相同,这充分证明了伍氏祖传的科技建筑技术一脉相承。尔后,伍参以耕养兵,大兴水利,屯田围粮,亲兵爱民,促进了两淮地区太平盛世。大约公元前年前后,参公病故在椒邑城中,终年75岁。(以上史料参选杜选凌先生所撰《千载古城名椒邑,忠勇爱民伍将军》一文)
伍参之子伍举,曾在楚康王时期(前~前年)任武职右司马。伍举之长子伍鸣(又名伍之鸡),次子伍奢,都是楚平王重臣。伍奢(前?~前年)春秋后期为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期担任太子太傅,伍奢长子伍尚,为棠邑大夫。后来楚平王怀疑太子谋反,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伍奢、伍尚被害,伍奢次子伍员(即伍子胥:承袭明辅①封号)与其大伯伍鸣逃往吴国,伍子胥成为吴国大夫,居“相国”之位(前~前年),率吴军大破楚国,伍鸣亦为吴国重臣,在大战楚国中立下了不朽功劳。
安徽阜阳县档案馆文献称:“怀忆春秋时代伍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说伍氏家族具有非常的军事天才和谋略,伍参是中国历史上两千六百年前第一名忠勇爱民上将,可称为邲之战的灵魂,高级指挥员;伍鸣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水克敌战争范例;伍子胥基于对楚国的深入观察和透彻了解,提出了起决定性作用的灭楚之计,助吴在短时间内灭掉了疆域广阔、富饶强大的楚国。史书称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军事家。”
《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卷、图一卷,虽已遗失,当证伍子胥有其军事著作。从春秋时期的斗争透露出来的历史亮点:吴国在历代的君王和名臣伍子胥等人不断努力下,组建出来的“混合舰队”,可称:“中国海军鼻祖而当之无愧!”
纵观伍氏家族祖先的光辉战斗历程和辉煌功绩,新化三塘老祠堂神龛上的“三塘明辅裔,伍氏大夫家”的对联,确名副其实也。
老祖宗如此英雄盖世,谋略非凡,我隆公亦然,他是老祖宗伟大精神与气魄在北宋时期的继续与弘扬。
隆恩浩大,香溢九州
三塘始祖隆公,字顺昌,号龙山,生于宋真宗祥符九年(年)丙辰五月初五日卯时。辞世时间失考。葬于现今新化县孟公镇星塘村查林鹅形山甲山庚向。宋仁宗时期(~年)任大理寺评事,敕授②文林郎。
配曾氏,闺字菊玉,宋真宗天禧元年()丁巳九月十三日子时生。辞世时间不详。葬于新化县孟公镇星塘村夹九龙亥山巳向。清乾隆二十六年③瓷砌石塔。公元年复修水泥八仙宝塔。
生子四:三郎、德、华、忠,长房无嗣,忠裔无传,故衍为德、华二房。因后裔发展很快,大量向外迁徙,遍及县内各乡、镇,并逐渐发展到省内外。开始由三塘伍氏,发展到新化洞下茑松塘伍氏,新宁军田伍氏,双峰楠竹山、金家冲伍氏,邵阳东田村伍氏,湘潭伍氏,继而流向全省和全国各地。省内主要流向是:邵阳市区、隆回、新邵、邵东、新宁、洞口、武冈、绥宁、城步、安化、桃江、沅江、西湖、大通湖区、赫山区、溆浦、辰溪、麻阳、芷江、洪江、沅陵、靖县、龙山、古丈、会同、通道、中方、桑植、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岳阳、湘阴、华容、常德、汉寿、西湖农场、湘潭、湘乡、永州(隆公五世祖光国公之孙即準之子必寿、必奋兄弟于宋宁宗时即年左右迁居永州府零陵县牛角坝枇杷塘,此地为永州伍氏发祥地)、祁阳、祁东、东安、江华、冷水江、涟源、双峰。外省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新疆和广东梅县等地。时至今日全球隆公后裔发展总数达70余万人。
隆公祖籍庐江④(现合肥市庐江县),原籍江西庐陵安成(现吉安市安福县)。公元年前奉诏卜迁都粱(现湖南武冈市)之湖田,到神宗熙宁时(~年)在王安石变法的推动下,时任湖南察访使的章惇,经略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隆公被引为幕僚,并负责督办皖赣移民填补荆湖之安置事宜。在这伟大的社会变革中,隆公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雄才伟略,协同章惇把荆湖各处荒蛮之地,整顿为程序井然,人心归化的一片大好江南。并于公元年建立新化县之前,即宋熙宁初,公元年~年之间,举家由都粱再迁梅邑(即湖南新化)黄杨山(后又改为横阳山即今新化县孟公镇)三塘老屋场。(见伍氏族谱总谱卷一初修广图序第一号笫二行载)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莽莽的山林中,隆公率领全家,以愚公移山的毅力与精神,披荆斩棘,沐雨凌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三塘的山山水水,无处不渗透着祖宗的辛勤汗水,无处不凝集着祖宗的智慧与艰苦劳动的结晶,无处不飘溢着祖宗宏恩厚德的芬芳。这芬芳,飘遍神州大地,飘过海洋,扎根于世界各地。
时移近千载,老屋场隆公基址犹存,天井依在,横长一丈,直宽四尺,坎外左右余地一丈。光绪十七年(年)辛卯,阖族公议,骑天井竖有四方石碑;镌刻“始祖隆公基址”的题词。这千年基址,百余年的石碑与六个闪闪发光的金字,鼓舞着英雄的隆公子孙奋勇向前!
“三塘明辅裔,伍氏大夫家”的对联,内涵深刻,鼓舞性很强;同时标志着三塘伍氏繁荣昌盛,人文蔚起,英雄辈出。历代文达宰相、武至公侯无数;昔有英雄豪杰,今多博士奇才。这是隆公后裔的骄傲与自豪。
自宋绍兴二十七年(年)丁丑伍昭(承奉郎、隆祖第四世)主编三塘伍氏发展史(创图)后,从元大德七年(年)癸卯至公元年乙亥共谱修十一届。
从隆公至二十五世祖为:隆华师昭国,皋必季大辰,世廷思贵显,福凤希承孔,嗣景建星行(后十代或二十代各房各派字辈有别,如有的为“隆华师昭国、缙必成志朝、凤守文希应、嘉之永世超、绵洪昌炽远”,有的为“隆华师昭国、皋必筑大辰、世廷思贵显、福凤希春立、文存建声芳”,有的从第十一世后的派语为“魁梦应从志、景朝玑尚旦、一元启泰昌”,有的从十五世后的派语为“东过耀国正、为知继元敦”,有的从第二十世后派语为“自云建声耀”等等)。从二十六世起,德华两房统一派语是:德纯徵炳蔚(华发开芬蔚),先贤锡祚延(原老谱或为“先贤啟佑长”,四川泸州、遂宁及贵州等地则为“班联仁孝章”或“班连成孝章”),修身遵善训(老谱或为“代兴沾厚泽”或“代庚詹後泽”),植品在英年(老谱或为“逢盛职名章”或谐音为“冯圣治明章”),前烈规模巨,真材器识全,升庭群济美,丰业日丕宣。
伍氏一脉,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她将会随着时代巨轮奋勇前进,家族队伍不断壮大,班派无限伸长……
伟哉!三塘伍氏始祖隆公,丰功伟绩,可歌可颂!伍氏先祖和历代宗祖,精忠苦节,永垂青史。
伍志敏伍锡权伍董青伍伟华伍晓兵杨自修(隆公三十世·外孙)⑤编辑整理
年9月2日
注:
①“明辅”其义为贤明的辅弼。即伍子胥承袭之封号。
②“敕授”为六品以下官;“制授“为五品以上官”;“册授”为二品以上官。
③“十一修族谱”华户房为“清乾隆六年”,簪溪克修公家谱为“乾隆二十六年”据此:二十六年为实。
④《庐江府志》与《庐江县志》。
⑤本《传略》是伍志敏、伍锡权、伍董青、伍伟华、杨自修、伍晓兵等的集体创作。本《传略》内容如与上述人员之前署名的其他资料有出入者,应以此《传略》所写的为准。
参考资料:
[1]《三塘伍氏族谱》《伍氏史志》《中华伍氏族谱》《伍氏族谱》《伍氏宗谱》
[2]《杜选凌文史专著》《阜阳档案馆文献》
[3]《水经淮水篇》《颍州志》《左传》《汉书》《十三州志》《唐书地理志》《元丰九域志》明《正德颍州志》
隆祖第七世必寿 必奋兄弟于宋宁宗时迁永州府零陵县牛角坝琵琶塘
四川泸洲谱
广西桂林谱(伍贤宾提供)
湘潭良湖字辈
涟源、双峰、龙山、来凤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