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是对于:我们为什么是“炎黄子孙”?估计能回答清楚的并不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说起。
“黄帝”简介:黄帝生于公元前年三月初三,古籍记载黄帝为龙图腾部族族长少典与附宝所生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姓姬(依姬水而居),号轩辕氏(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又称有熊氏。据传说黄帝生而能言,少年思维敏捷,青年敦厚能干,成年聪明坚毅。以征服东夷、九黎族进而统一华夏各部族的伟绩载入史册。于公元前年辞世而去(传说黄帝得道乘龙而去,龙须落下化为今天的龙须草)。
“炎黄子孙”的来源:据古代文献记载“黄帝”所属部落起源于今陕西渭水流域(陕西省武功县一带,依姬水而居),后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一带),崛起于远古部落时代。远古时代黄帝带领他的部落,杀蚩尤、败炎帝(定居于陕西岐山一带,依姜水而居),征战四野,一统各部落,平定天下。之后在他的带领下,华夏民族迎来了一个智慧爆发式的发展历程。通过播百谷、识草木、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度量衡、造文字、铸制鼎等华夏文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初步创立了国家管理体制,为未来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明基础,承担了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而黄帝之前,华夏各部族名义上以炎帝部落为尊,后炎帝日衰,又有蚩尤作乱等,黄帝平乱为各部落所尊,并败炎帝于“阪泉之野”,逐步替代炎帝之位,建立华夏古国。因此,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华夏民族的子孙被统称为“炎黄子孙”。
历代祭祀黄帝的场所:其一,是位于陕西延安的桥山黄帝陵,为黄帝衣冠冢。第二个是位于河南三门峡的荆山黄帝陵,为黄帝铸鼎之地。另一个为黄帝三行宫之一,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原名缙云堂,是南方祭祀华夏祖宗的场所,同北方桥山黄帝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
现代人们谈论的黄帝陵一般是指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相传它是黄帝得道升天之地,华夏子孙为祭奠黄帝在此建立陵墓(黄帝的衣冠冢)。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开始祭祀黄帝是在公元前年,到汉武帝大祭时期更是将祭祀规模推向了历史的第一个高潮,大唐建庙祭祀之后,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典的场所。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如今桥山黄帝陵每年的清明节祭祀黄帝大典已经成为“中华第一大典”,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瞻仰和祭祀黄帝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