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三年(公元前年),鲁恭王刘余挟皇子淫威,大肆扩建宫室,强拆到孔子故居。没有想到,坏事变成了好事,变成了一件对中国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鲁壁出书。人们从墙壁夹层里发现了《尚书》《礼》《论语》等书,都是用蝌蚪文写成的。这些典籍能从焚书坑儒的浩劫中保全下来,弥足珍贵,其意义堪比文艺复兴时古希腊文献的发现。是谁在暴秦燹火中守护了它们?是孔鲋!他是孔子的八世孙,是真正的圣裔。
鲁壁圣裔,顾名思义是圣人孔夫子的后代——我们敬仰孔夫子,但不一定对他的后代都很感冒。孔夫子一辈子只为让天下人过上几天舒坦日子,到处奔波,惶惶不可终日。后世君王把他供为圣人,奉为至圣先师,便宜了他的那些不劳而获的后人,让他们成了“圣裔”。圣裔们享受着先人的荫庇,衣食无忧,又得到当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恩遇,活得滋润。君王的意图很明确,圣裔要像先人一样,听朝廷的话,给天下读书人做表率。
曲阜眺望北宋以后,孔子嫡系后人就受封做衍圣公,其中很多人做得不像样,辜负了祖先。孔子崇尚气节,坚守高尚人格,是万世文人的楷模,衍圣公也当如此。然而,满清入关后,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胤植就掉了链子。他不但不参加抗清斗争,反而响应清廷号令,带头薙发易服,一时间天下为之哗然。这位圣裔之所以为人所诟病,就是因为他愧对先人教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陈胜起义正史上对孔鲋这位圣裔的记载,只有《史记》上的寥寥几句话:《孔子世家》里“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儒林列传》里“……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为报复秦始皇焚书坑儒,孔鲋携带孔子的礼器加入陈胜的农民起义军,并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孔鲋才是杀身成仁的圣裔,孔鲋没有辜负先祖孔夫子。
藏书后,孔鲋隐居嵩山孔鲋自己编撰的《孔丛子》中记录了他的事迹,其中两件事可谓彪炳史册。其一,就是鲁壁藏书。要知道,秦始皇时私藏禁书是要砍头甚至灭族的,然而,孔鲋无所畏惧。好朋友陈余报信说,秦始皇要烧掉所有的先王典籍,你又是藏书的主人,太危险了!孔鲋淡然一笑,懂我的人都是我的朋友,秦始皇不是,他又怎么能知道着一切呢?我自会把典籍收藏起来,留给将来需要它的人。此后,孔鲋潇洒地隐居嵩山,而鲁壁中的藏书就成了汉朝儒业最重要的文本来源——可以想见孔鲋此举对中华文化贡献之大。
鲁壁藏书其二,孔鲋敢为天下先,毅然决然投身陈胜起义军。天下苦于暴秦无道,可是,敢怒而不敢言。而率先发难之人陈胜吴广,又都是是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以往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对天下尤其是读书人影响有限。但是,孔鲋明白,陈胜大泽乡起事,无疑是伟大的起义,具有绝对的正义性,孔子圣裔应当仁不让予以支持维护。所以,孔鲋的举措在当时具有相当高的导向价值:陈胜之举,不是犯上作乱,而是除暴安良。可贵的是,孔鲋不仅投身起义,而且为之出谋划策,乃至为之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孔鲋和孔胤植,都是“圣裔”,品德却判若云泥。两千多年后,我们依然感念孔鲋的奉献与牺牲,敬佩他的节操与人格,至于别的什么“圣裔”,我们就根本没有必要知道他们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