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景宁畲族彩带编织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农历二十四节气(云和梅源芒种开犁节)榜上有名。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畲族妇女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精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世代相传,民间俗称“织花带”。彩带的用途广,既可当腰带、拦腰带、刀鞘带等实用品,也是人们喜爱的珍藏品。彩带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祷讯号,是一种活着的文物,成为畲族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云和梅源芒种开犁节又称“牛大王节”,主要流传于浙江省云和县梅源山区。梅源芒种开犁节形成于明末清初,与当地多山及梯田垦殖密切相关,活动以祭神田、犒牛、开犁仪式为中心,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地方信俗相融合,内容包括设“纽”迎神、巡游祈福、芒种开犁、演酬神戏、吃仙娘饭。梅源芒种开犁节是由当地畲汉两族共同传承,以节日活动为传播方式,对弘扬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
缙云烧饼制作技艺源于明朝初年的缙云壶镇,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工艺精细,风味独特,是缙云县最著名的传统美食,也是缙云农民创业就业的传统方式。主要工具为“烧饼桶”,燃料用“木炭”;主辅料:精制面粉、夹心肉、葱、干面娘、黑芝麻;调味料:精制食盐、麦芽饴糖。制作流程为:发面制作、馅料加工、饼坯制作、烧烤饼坯。近年来政府注重打造品牌,确定LOGO图案,连年举办“烧饼节”。如今,在全国各地都有缙云烧饼的身影,甚至走出了国门。
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有序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市累计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21个、个、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6人、人、人。全市基本形成健全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