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为帝,江西大才子解缙被任命为翰林侍读,不久又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成为举足轻重的内阁首辅大臣。
朱棣非常器重解缙,曾经说过“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朱棣赏识器重的才子,最后居然落了个酒醉被埋入雪堆而死的下场,妻儿宗族也都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家中财物尽被抄没入公。
一代才子解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解缙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1、内阁预备役
解缙自幼就有“神童”之誉,他19岁参加江西省乡试,名列第一;第二年到京城参加会试,他的文章气势磅礴,主考官非常欣赏,原本想把他拟为状元人选,可是有人担心他的文章言论尖锐,怕惹是非,于是把他排到了第七名。
考中进士后,解缙官授庶吉士,担任皇帝朱元璋的近侍,专门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
庶吉士一向被认为是当时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以解缙的才华担任这个职位游刃有余,朱元璋非常器重他,曾经对他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我和你从道义上讲是君臣,从恩情上讲却如同父子,你对我应当知无不言啊。
朱元璋画像,图源网络2、官场愣头青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在位20余年,早年跟随他一起反元四处征战的功臣战将已经被他清除得所剩无几,其城府之深、手段之毒辣可想而知。
如果解缙略懂人情世故,就不会把朱元璋的这句话当真。
可是解缙把朱元璋这句“玩笑话”当了真。他一向饱读诗书,才华和政治见解自然是不缺少的,所以第二天他就诚意满满地给朱元璋呈上了一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提出了自己的诸多建议:
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明;要表彰贤士,禁绝娼优;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针砭时弊,赏褒善政,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都写了出来。
这时解缙不过20来岁,正是血气方刚、不懂官场规则的时候。朱元璋看了他的这份万言书之后,“称赞其才”,然而呢,并没有因为他的这个万言书而有什么实际作为。
在有着多年外斗、内斗和执政经验的朱元璋看来,解缙的见解和观点显然十分稚嫩,不过为了鼓励他,还是适当地表现出了对他才能的赞赏。
朱元璋书法,图源网络有了领导的赞赏,解缙并没有适可而止,不久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针对农耕、郡县及六部制度、颁行礼乐、地方教育、课税制度等十件国家大事提出了自己的措施。
已经君临天下二十余年的朱元璋收到这样一份进言书,估计只会苦笑一声,然后耐住性子,转过头去对充满斗志的解缙说上一句:“写得真好!”
3、十年之约
此时的解缙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举动的危险性,他不仅对朱元璋直抒己见,对其他官员也是有错必纠,这让当时的同僚都极为恼火,有的甚至怀恨在心。
公元年,朱元璋曾经十分器重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受胡惟庸案牵连而被诛杀全族,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深知朱元璋的行事风格,也明白此事的利害关系,于是都缄默不言。
只有工部郎中王国用觉得李善长冤枉,于是解缙就代他执笔上疏,为李善长申辩冤枉。
朱元璋忍无可忍,不过在对待解缙的态度上还是表现出长者风范,他没有直接处罚解缙,而是把解缙的老父亲召进京城,让他把解缙领回江西老家去好生教养,十年后再回来当官。
解缙画像,网络图朱元璋对待解缙的态度,显然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赏识他的才能,可是谁知道这小子锋芒太盛,要想做个好官还需要磨练敲打一番才行。
可是谁是磨练敲打解缙的人呢?朱元璋自己显然没有这个时间,也没这个耐心,于是索性就让解缙的老父亲把他领回家去,好好教导十年再来吧。
可是解缙的父亲是能够教导他的人吗?据记载,八年后,也就是年,朱元璋去世,解缙进京吊唁之时,被人攻击“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按照这个年纪计算,解缙被领回家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八十二岁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就不错了,哪还有精力去教导已经二十来岁、有过当官经历的解缙呢?
所以解缙回到家中的八年时间,只是闭门著述史书,并没有直接做什么有益混迹官场的修养功夫。
4、三朝元老
朱元璋让解缙十年后再来做官,可是没等到十年,第八个年头他就去世了,没能亲眼看到解缙的“荣耀归来”。
听到噩耗的解缙到南京吊唁,可是他之前得罪的大臣袁泰还没有忘记他,只是这么一个进京的举动,就被袁泰抓住了短处,说他:“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解缙的母亲死了还没有埋葬,父亲已经九十岁高龄了,他实在不应该弃之不管,而只顾自己跑到京城来。
朱允炆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刚刚即位的新皇帝朱允炆一向以孝道著称,听到解缙有这些不孝行为,当即下旨,将解缙贬到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当了一个类似于现在连部文书的小官。
这一去大西北就是三年。
年,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在朱允炆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朱允炆于是把解缙召回京城,担任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写应和文章等。
解缙在这个职位上做得很出色,朱允炆也很赏识他。
不过解缙在这个职位上并没有呆多长时间,因为燕王朱棣很快就攻陷了南京,朱允炆一把火点燃皇宫后下落不明。
很多忠于朱允炆的大臣都被朱棣诛杀,解缙却活了下来。
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很快就被朱棣重用,担任翰林侍读,不久就升至内阁,担任内阁首辅,成为朱棣最为器重的七位大臣之一。
5、太子之争
决定皇位继承人对于皇室来说始终是件大事,作为首辅大臣的解缙对这件事当然有表决权,无论这个权力对他来说是福还是祸。
年,朱棣和解缙磋商应该立谁为太子的问题。
朱棣此时有三个嫡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长子朱高炽性格喜静,偏于喜欢研究经籍和文学,朱棣因此更喜欢勇武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有意立朱高煦为太子。
朱棣画像,网络图当朱棣和解缙商议立谁为太子时,解缙认为“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附”,建议应该立朱高炽为太子。
见朱棣沉默不语,解缙知道自己说的话不合皇帝的心意,连忙解释道:“好圣孙!”
圣孙是指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朱瞻基的长相酷似朱棣,朱棣十分喜爱他,亲自为他挑选知名文臣当老师,即使是远征漠北,也会把他带在身边,随时悉心教导。
因为解缙的这句话,朱棣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也因为解缙在立太子这件事上起了关键作用,他因此被朱高煦记恨,之后一直寻找解缙的短处,随时嫁祸和诬陷于他。
6、蒙冤入狱
朱棣虽然勉强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一直对朱高炽不太满意,对于解缙时常提醒自己太过宠爱朱高煦尤感不满。
于是朱高煦的每次嫁祸和诬陷就都能达到他期待的效果,解缙因此先后被贬,最后甚至被贬到新归附的安南(今越南)区域。
解缙书法,网络图年,解缙从安南回京城奏事,此时朱棣正在北伐途中,解缙只好去觐见太子朱高炽,然后才返回安南。
没想到解缙的这一举动又给了朱高煦可乘之机。朱棣回朝之后,朱高煦向朱棣奏上一本,诬陷解缙“伺上出,私见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于是朱棣下诏,命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根本不顾解缙正在为缓解赣江沿岸的旱情而奔波忙碌。
7、“无意”惊问
解缙一直在狱中被囚禁了五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大理寺、宗人府、翰林院不少官员因为他的牵连而相继入狱,好几位死于狱中。
解缙一直很顽强地活着。也许是因为之前有幽居家乡八年的经历,他知道只要活着就会有机会。
但是朱棣好像很介意解缙还活着。
年,在翻看锦衣卫送来的囚犯名单时,朱棣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于是似乎无意地问了一句:“缙犹在耶?”
怎么,解缙居然还活着啊!
朱瞻基绘画《双犬图》,源于网络如果这语气是惊喜,那解缙可能就会再次迎来自己生命中的转机。
可是显然朱棣说这话时语气没有任何惊喜,听起来是那么平淡,平淡得没有任何波澜,可是却暗藏杀机。
于是站在他面前的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回到监狱之后,马上准备了一顿极其丰盛的酒宴,把解缙灌了个烂醉,然后把他拖到外面厚厚的积雪之中埋了起来。
一代才子解缙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当时年仅47岁。
解缙的才华在当时被很多人认可,被誉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所以先后三位皇帝都表现出对他的赞赏,一度担任内阁首府这样重要的官职。朱棣甚至还把编撰《永乐大典》的重任交付给他主持,从而成就了一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才子最后居然落了这样一个凄惨的下场,他的命运悲剧自然有他性格的因素,但是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又何尝没有关系呢!
尤其明成祖朱棣,他是决定解缙最终命运的关键人物,历史上评价明成祖是个好皇帝,但是很多人认为他并不算个好人。
朱棣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明成祖大传》会告诉您更多有趣故事,欢迎点击了解:
明成祖大传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55.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