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乡村的缙云先行军艺信网

北京看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404/8813030.html

40年前,位于浙西南腹地的缙云县,很难与经济社会发展“示范生”的角色钩挂;如今,在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它的地位已不可替代。

年4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一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单位名单,缙云榜上有名。随着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缙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愁富民”产业,连续4年实现“26县”考核优秀等次。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6.0%,增速居全省前列。

“乡村振兴需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缙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纵深推进产业增效、文化兴盛、农村添美、农民增收等,缙云在对标“重要窗口”、争当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等“大考”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实现产业提质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好时节。缙云县新建镇新湖村葛湖自然村的大片水田里,绿油油的稻苗随风轻摆。“稻苗长得挺壮实,今年又能大丰收。”业盛家庭农场场主陶沪秋在田埂间穿梭,查看水稻长势。

与陶沪秋一起来的,还有缙云县农业机械管理站工作人员。早在插秧期间,农机站工作人员就曾现场指导当地农户使用自动化机械插秧。这次,他们又来到新湖村,回访水稻生产情况,了解和解决农户遇到的技术难题。

为什么如此重视这片粮食种植基地?业盛家庭农场是新建镇的种粮大户,耕作着亩稻田。早在年,业盛家庭农场便采购了育秧机、插秧机等设备,实现了机械化种植。不仅如此,陶沪秋还主动向村民们传授技术,带动大家共同增收。

随着传统种植观念的不断改变,新湖村的水稻种植面积从过去的亩增加到如今的亩。去年5月,这片粮食基地还被确定为浙江省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千亩示范片,普及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机械化育插秧、病虫草绿色防控等技术。

随着农业“机器换人”的持续推进,缙云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越来越足。年,缙云新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1个、示范基地1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个,全年新增农业机械台(套),累计达到5.15万台(套),新增设施种植业面积0多亩,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1%,水稻机械化烘干率达到64.9%,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85.2%,茶叶、食用菌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率均超70%。

除了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加快现代化农业平台建设同样是农业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缙云县每年安排万元用于推进黄茶产业发展,以规模发展为重点,打造黄茶重点乡镇、黄茶专业村。

去年年底,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年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位于缙云大源镇龙坑村的“缙云县黄茶特色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入选。目前,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核心区示范基地亩喷滴灌工程已顺利完工,多平方米标准化加工厂、2条连续化加工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据了解,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基础完善、科技领先、业态多元、功能多样的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与之相应的是,缙云目前已建成1.3万亩黄茶基地,产值超过1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百强榜。

新建镇和大源镇的实践,是缙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征程上的一小步,同时也见证着现代农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在缙云,乡愁是晶莹嫩脆的茭白,是柔韧滑软的爽面,是金黄酥脆的烧饼……它们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富裕了一方百姓。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乡愁富民”产业正不断释放出崭新的活力。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唱响振兴之歌

年,“花园乡村”成为热词。在丽水诸多“花园乡村”样本中,缙云壶镇的联丰村格外引人注意。这个位于工业重镇——壶镇镇西的村庄,很早便在工业文明的洗礼下,逐渐缩短与城市之间的物质差距,而“花园乡村”建设,则为联丰村开辟了一条既接轨城市,又保留乡土本色的崭新通道。

走进联丰村,可以发现城市文明对村庄无处不在的影响,比如生活理念日益接轨城镇,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分类垃圾箱,道路宽敞整洁。但同时,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新改造的雅和路四合院保存着村里的历史记忆、文化习俗,这是联丰村的“根”,维系着世代传承的脉络;村子中央用瓷砖铺就的小溪、小水塘,是寄托乡愁的地方;老街的历史原貌得以保留,徽派建筑、青石板路古色古香……

“花园乡村”的变与不变,共同构成了乡村的独特韵味,不仅留住了乡愁,还推动了乡村文明的觉醒。从前,村民陈芬英家门口总是堆满垃圾,整治村庄时,村干部想清理,她还非常抵触,如今花园乡村建好了,陈芬英像变了个人,家门前种满了花,她常说,是花园乡村改变了她。

正当“花园乡村”创建如火如荼之际,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也开始实施,这一年,缙云农饮水达标提标工作通过省里综合评定,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农饮水激励资金奖补县,获得了0万元补助资金。

前路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过去,各村的饮用水源都直接来自山塘、水库和溪流堰坝,取水分散、水质差,净水设备及消毒设施简陋,难以达标。工程完工后,前路乡6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和壶镇镇2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共人的用水问题得以全面解决。

这“一泓清泉”,释放了近20万立方的山塘水资源,让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实现了资源分离,为土地开发旱改水、农业生产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惠及前路乡近亩的茭白、高山水稻等作物种植。不仅如此,前路乡还在项目完工后组建了强村公司统一运营,壮大集体经济,水厂建成后每年收入可达40万元,每个行政村可获得6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事实上,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夯实基础、着眼长远是关键。五年来,缙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活饮水、农田水利等,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振兴之路携手共进积蓄发展势能

去年初,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小组入驻缙云县新建镇夏家畈村,开展结对帮扶。夏家畈村地处缙云、武义两县交界,与毗邻的武义县夏嘉畈村本是同宗同源,虽已分属两地管理,但两村村民至今交错聚居。省农业农村厅干部了解情况后,建议同步帮扶两村,实现共同发展。

夏家畈村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既有红色历史资源,也有竹海等自然资源和古建筑等文化资源,因位于缙云千丈岩景区必经路段,几年前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打算,但由于缺乏资金和经营能人,迟迟未见起色。

“省厅的工作人员入驻第一天就忙碌了起来,他们走访了全村,把村里的人口、资源、集体经济等情况摸了个遍,详细制定了发展规划,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夏家畈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利说。

依托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夏家畈村在省、市、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规划实施了5座古建筑修复,完成了村内溪流清淤改造并铺设绿道,全面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整体风貌,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作帮扶项目并未就此结束,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小组开始谋划起夏家畈村的产业项目。“结合缙云特色产业,省厅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发展黄茶和灵芝产业。单是灵芝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李小利告诉记者,目前,夏家畈村已完成36亩黄茶基地的土地平整工作,80亩灵芝基地和平方米钢架大棚也已落成,为帮助村民及时解决种植难题,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将长期驻村,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现在,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正在缙云云集。去年,壶镇镇龙川村被纳入省级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及A级旅游村庄创建村,结对帮扶单位德清县在重新对龙川村生态环境、村域治理、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导编制了龙川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提升两份规划。

一年多来,德清帮扶团共筹集落实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帮扶等。与此同时,德清帮扶团还结合德清县五四村等地的发展经验,不断推动龙川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融合,鼓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从年开始,龙川村全面启动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工作,截至目前,全村所有耕地都实现了流转,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作为‘排头兵’,我们将以乡愁富民产业融合发展为驱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深做精乡愁富民产业,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缙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丽水日报记者付名煜汪峰立通讯员吕勇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