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天地一灵山,猎神后周太子曾在这里隐

北京痤疮专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2/9306248.html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了灵山,取回真经。此灵山非彼灵山,但此灵山确有仙气,且因同名,给这一带的山水田园蒙上了一层深邃与厚重的色彩。浙江省永康市西溪镇上蒋自然村就坐落在灵山与青山相对峙的脚下,地势从高到低向东北方向倾斜,千年古道董岭(旧称东岭)像一根坚实的枯藤,将青山、上蒋、灵山串在一起。穿村而过的柽溪支流,长年累月迎接着从山间草木丛中奔跳而出的小精灵——滴滴晶莹剔透的山泉,向东汇入钱江大潮之中。

(上蒋村坐落在灵山(左)与青山(右)相对峙的脚下)

上蒋村以蒋姓为主,是永康蒋氏一支。据民国《西源蒋氏家谱》记载,上蒋蒋姓始祖蒋千一来自东阳横城村(今东阳市南市街道横城村)。横城蒋氏是一个名门望族,曾因几代名贤云集横城义塾而闻名天下。南宋末年(年),忽必烈20万大军从江汉沿长江一路南下,直取临安。宋大厦将倾,离临安数百里外的东阳上上下下已惊慌一片,横城村族长们不得不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家族的去向,家中长子蒋千一自告奋勇,决定去找一个远离战乱纷争的避乱之所。因此,蒋千一沿着柽溪,先往南再往东,一路往峡谷深处寻寻觅觅,想不到眼看就要走到尽头。小憩间,蒋千一见这里东有黄犬守门,南有笔架山、眠牛山,并有累累青山如奔腾万马,以为这里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就搭起几间草棚定居下来,这就是上蒋村最早的村落。其实,在蒋千一到来之前,附近已有人居住了。最早可追溯到唐咸通二年(年)。当年,有一位云游四海的高僧在灵山设立了金仙寺(原名叫仙山寺,预计仙山寺的建寺史更久远些),距今已有年。

(上蒋村枝繁叶茂的水口树,长有可生吃的甜槠)

不过,在村旧宗谱中,蒋姓后裔都将北宋时被封兵部侍郎、死后被赠武烈侯的蒋环奉为始祖。在上蒋村过去的宗祠(又称侍郎府)内,一直供奉着蒋环的画像,并悬着皇帝的敕封诏书和圣旨。在村口“眠牛听水”之处曾有一块碑,上书“文官武官至此落轿下马”等字样。据年长的村民说,旧时,不管文官武官,只要一到村口就要落轿下马,直到沿着长长的峡谷穿村。这个令很多村民感到自豪的典故,就跟蒋环有关。但据蒋氏研究者多方考究,身居侯爵的蒋环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它在正史史书上居然找不到一点记载,就连《蒋氏历代名人录》的资料中也找不到踪影。有人认为他可能是乾宁二年(年)在越州创立的大越罗平国的宰相蒋环,后被吴越王钱镠所杀,遭灭族之灾。佐证之一就是在上蒋村流传有一个与蒋环遭遇相仿的“下蒋灭族”的故事。在上蒋一直流传着“先有下蒋后有上蒋”的说法。下蒋的村址坐落在上蒋村的东边,离现在的东阳状元村林甘仅一里之隔。传说下蒋村民风十分强悍,就连所养的鸡、狗一见生人都要啄、咬,其他村庄的村民都不敢近村一步。此事从坊间传至朝廷,最后的版本变成“下蒋村民领恶鸡、凶狗谋反”。因此,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朝廷派出一支精兵,守住峡谷东西两边,将下蒋村团团围住。一夜之间,连鸡、狗在内几乎所有的房屋与活着的东西都被抄斩。等官兵走后,在山林草丛中躲过一劫的少数村民就移至现在上蒋所在的地方,慢慢地恢复家园。至今,在下蒋村的位置还能挖出不少古瓦砾、破古砖,如果故事发生的年代是确切的,那么上蒋村的形成已经是上千年了。蒋环是不是从下蒋走出去的“副部级”官员,是不是因为满门抄斩,导致正史、宗谱没有列传,这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灵山上有座特制的大墓,叫陈百廿五墓)

灵山坐落在上蒋村东南一带,当地村民习惯称之为“仙山”“仙峰山”。翻开明正德以来的永康旧县志,对灵山都有记载。清康熙永康县志:“灵山,距县九十里,在孝义乡,一名翠峰山,其上员(圆)峰耸翠,其下左右展两垄,环抱一巨窟,窟之中为翠峰寺。其南麓为故孝义巡检司废址,又迢递而东为拓岭,岭之下位金仙寺,又迤东为白瀛山,乃入东阳县界,高耸为大盆山,大盆山之麓旋而西南为马鬃岭。”清光绪永康县志:“灵山,距县百里,其山特起似龙,山顶旧有胡公庙,今废。(与)其山相近,西出为翠峰寺,南界故孝义巡检司废址,又迢递而东为拓岭下,有金仙寺,去寺10里许为白瀛山。”从中可以看出,灵山的范围是相当大的,东至白瀛山、大盆山,且灵山起伏连绵的山峦像龙一样临空飞腾,亦道亦佛亦兵。在灵山顶,胡公庙已无迹可寻,但每逢农历八月十二、三,上蒋村依然保留着迎胡公的风俗。据当地年长的村民说,在灵山顶还供奉一个神祇,叫“灵山太子”(一说为与东阳交界处的盆山顶,叫“盆山太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周世宗庶子蕲王柴熙诲。有关蕲王,还得从宋太祖赵匡胤建国说起。周乾德六年(年),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坐上了皇位,但他做梦都想到被越国公卢琰领走的年幼的蕲王柴熙诲,虽然他公开承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此时,小熙诲已被卢琰收为养子,更名为卢璇,与卢琰的儿女和随从们滚打成一片。卢琰却担忧伴君如伴虎,揣摸到赵匡胤暗地里的虎狼之心后,就借故带着小熙诲和其他儿女,跨过黄河、长江,躲进了灵山的密林深处。卢琰共育八子一女。后来,他亲生女儿卢锦与蕲王结为夫妻,一直生活在灵山一带。百姓喜欢将皇帝的儿子看成龙的太子。或许这个缘故,旧时每逢干旱,村民在道长或族长的带领下,旗幡飘飘、敲锣打鼓,向灵山太子求雨。与之相傍的神祇,还有陈百廿五。灵山有座帕坑水库,离水库5里许有一座孤零零的山,山上安葬着一方猎神陈百廿五墓。对于陈百廿五,在上蒋村周围一带可说老少皆知。传说,陈百廿五是一位名震一时的猎人,殁后被敬为猎神。去世时,后人就在灵山选了一个墓址。出殡当天刚好是炎热的天气,几个村民将他的灵柩往陡峭的山上抬,几只猎狗紧随其后,灵柩后方拖着长长的出殡队伍。走不了多远,抬柩的村民已大汗淋漓。“如果天上能下点冰雪就好啦。”其中一个村民抬头望着白晃晃的天,用白汤布抹着汗水说。刚说完,天空就开始暗了下来,一股冷风顺山而起,不久就真的飘荡起点点白雪,顷刻间,大家身上的汗水都收了,出殡的所有人都感到手脚轻便不已。大家都以为这是陈百廿五显灵了。安葬后,几条猎狗就一直守候在墓前,最终化为几块卧石,至今还分列在墓地位置的左右。今年国庆节期间,笔者以七旬猎人叶志文为向导,从上蒋村出发徒步两个小时找到了墓地。墓是一座无碑墓,坐北朝南正对着灵山顶,与灵山太子遥遥相望。它规模足有两间房屋那么大,建置是秦汉时就有的石垒而成的“交椅坟”,可见墓主人的声望与墓的古老。叶志文说:“此墓不知何时所建,但一直流传下来,这就是陈百廿五的墓地。”

(至今还保留着迎案——“猎神陈百廿五游嬉”活动)

在义乌、东阳、仙居、兰溪、桐庐等不少地方的家庙当中,都有陈百廿五的塑像,是浙江各地村民心目中当仁不让的猎神,娱神祭祀活动至今不断。在仙居,打猎之前,猎人在四脚小矮凳上摆出陈百廿五神位,然后再用一个竹制礼盒一一奉上颇为丰盛的祭品,如豆腐、猪头等。随后,三炷清香燃起,猎人们双脚跪地,闭目念念有词:“陈百廿五相公啊!我们很信奉你,今天打猎就靠你啦!如果打到猎物首先请你来吃……‘铳头一林烟,打倒!四脚朝天!’”一念完,其中一个猎人马上睁眼把装有祭品的礼盒托起,蹲腰横扫一脚将四脚小矮凳扫成四脚朝天,就算供香完毕。猎人不能骗神。打下猎物后,他们剔光了猎物的毛,在锅内烹煮一晚,一大早就先将猎物的头、尾割下来放入礼盒,再上三炷香,请陈百廿五“吃”。在义乌、兰溪等不少地方的山野之地,至今还保留着“猎神陈百廿五游嬉”活动。与胡公案相仿,阵容强大,有打铳阵、鸣锣阵、旗阵等,这些阵大多与打猎或驱赶野兽有关。在杭州灵隐寺,也塑有握着猎叉的陈百廿五。

(灵山上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地名:点师背)

灵山上的翠峰寺、金仙寺均始建于唐咸通年间。翠峰寺毁得较早,而金仙寺在清光绪年间还由僧会记录在册。在缙云县白竹村卢氏宗谱中,有他们先祖卢璋、卢琪在金仙寺与官兵斗法的传记。卢璋、卢琪是一对堂兄弟,蕲王柴熙诲之后,“生而慷慨不羁,筋骨魁捷,发长过身数尺”。每次梳头时,他们就将随身携带的铁叉插地,飞身稳立叉柄之上,长发随风飞荡。也就是说,这对堂兄弟是武林中人。明正统年间,卢璋、卢琪因家境困难跑到深山矿场内炼矿,跟一位方士学习异术。学成后,他们扮成商贩,曾带数名年轻女子经过仙居石井张(即今仙居县官路镇石井村)。因石井张村有村民调戏女子而引发纠纷。他们就把调戏女子的村民的房屋柱子砍倒并放火焚之。为此,引来了官兵追捕。卢璋、卢琪就带着一批追随者,盘踞在灵山金仙寺。当官兵追杀到金仙寺时,马上将金仙寺团团围住,箭石如雨射向金仙寺。此时,卢璋、卢琪刚好“在钟楼上笑饮,手以棕叶辟箭,皆中叶。须臾作雾,对面不见,乃以两笠自捍,挟飞而下,斩首数百……”当时,金仙寺一带的粮食已到了收割季,卢璋、卢琪每次离寺出战都踏草如飞,官兵们更加害怕他们,就退而自保。卢璋、卢琪想将石井的真相告众人,但没有说话的地方,因此郁郁不能自拨。此后,卢璋、卢琪不知所踪,有人说卢璋带着卢琪从山顶跳崖殉躯,有人说在江西一个县城的街头上见过他们。

(蒋氏后人在这个穷乡僻壤艰难地繁衍了多年)

卢璋、卢琪的事迹正史上略有涉及,当时参与了以庆元人叶宗留为首的矿工起义,转战过金华、武义等地。他们盘踞的灵山人烟稀少,离县城百里、离仙居至少里,攻打他们的官兵哪里来呢?原来,至少从元朝开始,这里就建立了巡检司,这个类似今公安派出所的机构。巡检司内由一名负责人掌管着30名弓箭手,一是为了禁防官盐走私,抓捕盗贼,二是为了与朝廷派兵有个照应。防护紧张时,这里会临时升格为“镇百户所”。元至元二十三年(年),永康县民陈巽四、黄隆一等人上灵山,安营扎寨,陈自号“天降大王”先踞灵山八盘岭,后占方岩、破青山。枢密副使完颜纳丹在《通制条一格》一书中,曾收录中书省来自江浙的一份密报,大意如下:如今江南地面山林里,人烟稀少,寺观颇多。陈巽四等聚集作耗事,在普济寺(坐落于今八字墙一带)里聚众造衣甲军器,当地士绅和尚根本不汇报他们的行踪。种种行径,应拿当地士绅和尚问罪。在元朝,永康一带的百姓抵抗元朝统治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如至正十五年(年),义军攻克永康县城,达鲁花赤与县尹仓皇逃到方岩;至正十七年(年),义军二次攻克永康县治,终于擒获最高长官达鲁花赤野速达。因此,朝廷派谋略过人的安善人徐德廉前往永康担任县尹。徐德廉到任后,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在当地招募青壮年,投入到打击起义军的队伍中。攻打起义军时,“(徐德廉派)李从善率兵东西夹攻,擒隆一于龟溪”,随后乘胜进兵青山,夜破灵山营寨,获首领陈巽四。黄隆一的家在柏石和董坑之间,现已草木丛生,了无痕迹。当地有好事者则将之升格为“荷花老爷”,建庙以示纪念。陈巽四究竟哪里人?已无从考。“巽四”来自易经的一个术语,陈巽四很可能还不是他的真名。起义军失败后,徐德廉推出一系列安抚民心的措施,但不久陈巽四残部又开始起事。元朝就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拉锯战中消耗了国力,大明皇朝已从暗处渐渐走到历史前台……

(上蒋村文化中心——青山青又青,灵山更水灵)

想当年,蒋姓始祖蒋千一本想给子孙后代找个安居之所,想不到依然是一个刀光剑影之地。在灵山、青山,至今还保留着类似战壕、营寨一样的石堆遗迹,有点将台、点师背等历史文化渊源的地名;在上蒋村边的两块巨石上保留着用锐器刻画出来的,有军事意味的“路阵图”。蒋氏后人在这个穷乡僻壤艰难地繁衍了多年。只有新中国成立后,村民才真正安居乐业,生活逐渐好起来,富起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改革开放以来,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人文资源的上蒋村,青山青又青,灵山更水灵!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简介:蒋中意,男,资深媒体人,曾有作品获全国性诗歌奖、全国散文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