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高莱斯打造区域中的医疗中枢县城医疗服

文丨姚雨蒙

图丨全景网

开篇文章《县城,将何去何从?》已为各位读者阐述了县城城市崛起的两类路径——做“小恒星”式县城,或做“小卫星”式县城。比起“小卫星”城市,“小恒星”城市往往不在大城市辐射范围内,甚至地处省界边缘,很难依托大城市。它们往往需要抢夺腹地资源进行自我发展,最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对于此类“小恒星”式县城来说,在区域中构建影响力和向心力,形成对周边城市的资源吸纳和聚集,至关重要。

开篇文章所提到的河南长垣和江苏沭阳,为我们展示了县域城市如何通过打造产业高地成为小区域人口或经济发展中心。那么除产业外还可以立足哪些资源构建相对优势,形成县城在区域内的反向吸引力呢?我们不妨将目光转向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浏阳市,看一个县城是如何通过强化医疗资源,打造区域中的医疗中枢,进而对腹地人口产生强势吸引甚至对大城市产生“逆吸”的。

医疗中枢浏阳市俯瞰图

浏阳市,湖南省辖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地处湘赣边界,总面积为.75平方千米,截至年年末,总人口为.13万人[1]。早期的浏阳与中国大部分县城一样,医疗服务薄弱。本地患医院排长队、花高价,也不愿意到县城医疗机构就诊。当初的浏阳,本地医疗尚未覆盖,更谈不上吸引周边的患者。但十几年来,浏阳不断加强医疗服务建设,着力打造湘赣边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提升湘赣边的医疗服务水平。如今,这些在医疗上的投入成就了浏阳作为医疗“小恒星”城市的地位。

(1)医疗服务“自发光”:完善且独立的县城医疗服务体系,本市人口在市内就诊率达96%[2]。

(2)区域影响“高能量”: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象约有20%来自湘赣边区域,接诊人数达8万人,医院外地患者比例高达90%[3]。

(3)腹地人口“能吸附”:作为湘赣边热门医疗“目的地”,浏阳医疗服务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周边县市的居民,而医院的医生主动跳槽到浏阳。

那么,浏阳市是如何构建起医疗相对优势,成为区域中的医疗中枢的呢?

一、专科或全科,县城医疗服务如何逆境突围?

“人往高处走”,越高的医疗技术水平自然对人越有吸引力。每年,我们都能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医疗资医院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医者。尽管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异地求医存在挂号难、医保报销限制等诸多问题,但都挡医院妙手回春的渴望。

医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医者

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医院则面临着门可罗雀的困境。医疗技术水平正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根据《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数量仅占全国医疗机构0.26%医院,却拥有全国医护人员的30%~40%、全国医疗收入的58%[4]。而且,医院都过度集中在地级市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大城市里,对周边患者产生虹吸效应,极大制约了医疗均等化及分级诊疗的推进。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在《我眼中的县域医疗》一文中提出,“中国的医疗体系,不是差在协和、北大,而是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5]。

尽管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客观存在,但以县城经济的体量和规模,短时间内提升综合水平,成为一个“全科”发展的“优等生”并不容易。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高度依赖人才,而县城在人才引进上存在天然弱势。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卫健委公开资料显示,年缙云基层医疗机构招聘,因报名人数不足核减6个岗位,丽水市直医疗单位计划招聘名卫生技术人员,实际仅招聘人,核减比例超过40%[6]。连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都面临县城医疗人才难以引进的窘境,更不必说广大医院了。对于县城医疗来说,新兴人才被从省到市级级“截流”,骨干医生又被一层层向上“虹吸”,这些医院技术水平被层层削弱。

那么,县城医疗服务如何才能逆境突围?浏阳为我们展示了以强专科为纽带带动整体医疗水平提升,持续增强医疗发展动力的特色专科发展路径。

首先,做什么样的专科?

为提高对周边县市患者的吸纳能力,在专科选择上,浏阳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原则,聚焦“什么资源强做什么”“周边患者需要什么做什么”,采取了“一院一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医院也能有自己强大的竞争优势。例如,浏阳社港镇江氏正骨术自清代起发展已逾百年,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便凭借江氏正骨术打造出中医骨伤这一特色科室,在整个湘赣边地区打响了名气。虽然社港全镇人口不足5万,但仅年一年,医院门诊就诊量就超过了37万人次,90%的患者来自浏阳市以外地区,重点辐射湘赣边地区,连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副院长、骨科主任毛显光也都慕名而来。年,医院业务收入也已经达到3.2亿元,而十几年前这一数字仅仅为万[7]。更为重要的是,因中医正骨涵盖了中草药种植、治疗、康复等多个价值链环节,成医院带活一个乡镇的目标。社港镇镇长罗定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说道:“医院形成了住宿、餐饮、交通、中草药种植、护理等配套产业链。以陪护为例,护工一天能赚元钱,收入水平超过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8]。”

除抓住特色资源外,浏阳在专科选择上还适应患者需求,真正做到了急患者之所急。医院(原集里镇卫生院)为明确专科方向,医院职工走村串户了解情况。调研后,发现浏阳人饮食口味偏重,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但当时浏阳医院设置神经内科,医院、中医院等也都只有普内科。因此,医院设立神经内科,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神经内科。医院更是少有的设有重症监护室、能医院。年,医院医院中收入排名第一,达到3.68亿元[9],来这里求医的患者也遍布湘赣边界。

其次,如何把专科做强做精?

1.挖人才!为县域医疗服务“输血”

对于县城医疗来说,选对了方向只是专科特色化发展的开始。专科建设所面临的“缺医生—没病人—更缺医生—更吸引不来病人”医院发展的最大障碍。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特色专科已是浏阳县城医疗发展之“刃”。而真正能对专科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医疗人才,更是十分珍贵。医院以本土医疗资源为锚,医院建设神经内科可谓从零做起。

年神经内科设立之初,医院住院病人日均仅有30人左右。为将专科做强做精,5医院不惜代价引进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齐浩波,为他开出了10万元年薪、一套平方米的房子,并安排家属工作的薪资待遇。而在当时,医院院长的年收入也仅仅只有3万元[10]。医院大手笔引进人才的做法受到了浏阳全市上下的一致支持——从人事局到卫生局一路开“绿灯”,在人事档案、编制、工龄、职称上都为引进的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高投入获得了“高回报”,齐浩波到了医院以后,很快成为神经内科的带头人,医院的人才队伍。如今科室已经成长为拥有职工余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90余人的强大专科团队[11]。

高技术人才是县城医疗服务发展的关键

2.放手干!为基层医疗服务“松绑”

在分级诊疗的要求下,县域医疗尤其是乡镇街道卫生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但是,乡镇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专科特色化发展与提供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很难统筹兼顾。因此,浏阳在年6月开始实行医改,将医院一分为二,通过“两个机构,一个班子,两套人马,两个账户,两套运行方式,人员流动,但资源共享[12]”的方法,分别设立了浏阳市医院和集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者主要承担医院功能;后者承担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厘清了发展思路,为基层医疗服务“松绑”之后,浏阳乡镇卫生院既能满足“保基本”的医改要求,又能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专科,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除对基层医疗机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外,浏阳还在政策审批上进一步“松绑”。一般来说,乡镇卫医院,在设备购置、手术权限上面临行政等级的限制。例如,在年以前,浏阳乡镇卫生院如果要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必须向代管的长沙市和湖南省申请许可证,否则无法进行设备招标;而手术权限管理更加严格,按规定,医院只能进行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一级手术,辅以二级手术。在这些方面,浏阳市创新性地做出改革,在设备购置上根据乡镇卫生院的专科特色和发展水平进行审批,医院之所以能在备案后,进行技术难度较大的开颅手术、脑血管介入手术等三、四级手术,离医院手术权限的放宽。

3.高性价比!构建县域医疗最强吸引力

人才强,可以形成口碑;而价格低,才能聚集患者。医院,县域医疗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更多的是域内及周边地区本地城镇化亟待城镇化人口。他们收入水平有限、抗风险能力弱,因此,既能看好病价格医院,必然是他们的不二之选。医院地处长沙、浏阳、平江三县(市)交界,患者多为湘赣边农民。该医院擅长的中医正骨术采用传统手法复位,不用开刀,也省去了患者住院康复的费用。仅年,就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超1亿元[13]。而医院虽然行政等级在不断提升,但收费一直维持着乡镇卫生院的水平,就算是开颅这样的大手术费医院的一半左右。

这些医疗机构之所以能以低价形成吸引力,关键在于成本控制。自年开始,浏阳市就被选为湖南省八个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县之一。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浏阳进一步严格控制医疗耗材采购成本,精打细算,与耗材供应商“砍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主动为患者减轻负担,受到患者好评。好口碑和超高的医院不仅对湘赣边产生辐射,甚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小县城·大未来》。

《小县城·大未来》是一本对城乡融合、县城发展建设进行全方位阐述的县域经济研究书籍。本书将从道、法、术三个层面,从县城的城市建设、城市宣传、产业创新三大维度,将各种县城发展建设应注意的重点、应避免的误区一一阐述清楚,为县城的发展提出中肯建议。

参考文献

[1]浏阳市人民政府:《浏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