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最爱鼎湖多胜迹,乍惊人间有仙都”唐.白居易
黄帝缙云,人间仙都。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恢复祭祀黄帝的典礼,每年的清明节为民祭,重阳节为公祭。年,缙云黄帝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陵南祠,22年来黄帝祠宇的祭祀活动从未间断过,缙云也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缙云黄帝祠宇坐东南,朝向西北,和陕西的黄帝陵遥相呼应,是江南祭祀朝拜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北陵南祠”的格局,故事还要从最早的缙云人——缙云氏说起。
缙云氏是和盘古氏(浑沌氏)、女娲氏(女娲、她娲、女希等)、有巢氏、伏羲氏(宓羲氏、庖羲氏、太昊)、葛天氏等一样见诸于文字记载“传说时代”的中华民族古老氏族。
缙云黄帝祠据考证最早的缙云氏主要是指黄帝时的一种官名或者说是黄帝的号。相传在三皇五帝时期,两湖(洞庭湖、鄱阳湖)地区生活着由部分九黎后裔与百越土著氏族融合而成的三苗部族。黄帝时期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就把自己最核心的嫡系——缙云氏分封于此,逐步形成三苗部族与缙云氏族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根据《左传》、《史记》等记载,到尧、舜时期,缙云氏一族作为原始社会公有制经济向阶级社会私有制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成为反对尧、舜坚守原始禅让制的重要力量,因此缙云氏被定性为饕餮,遭到驱逐流放,一部分缙云氏族迁移到浙中南山区定居生活。他们为了让后世子孙不要忘记自己是黄帝嫡裔氏族,就把这里的山命名为“缙云山”,并在山中建造类似于后世宗祠建筑的缙云堂,祭祀轩辕黄帝。至今缙云还有黄帝炼丹鼎湖,驭龙升天缙云山等一系列黄帝传说。火遍大江南北的缙云烧饼,又被称为“桶饼”,这里所谓的“桶”最早的传说就是指当时黄帝在鼎湖边炼丹的仙炉。
缙云仙都鼎湖峰虽然自缙云氏迁入后,一直都有黄帝的祭祀,但规模都比较小。现在的缙云黄帝祠宇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号称“天下第一祠”;其前身为缙云堂,始建于东晋第三位皇帝成帝年间,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缙云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祭祀黄帝的中心。而这一时期正是“永嘉之乱”后的北方中原世家大族第一次大规模衣冠南渡。此后唐末五代时期再次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中原人口迁移至缙云达到鼎盛时期。
以缙云赵氏为例:最早在南北朝时,缙云已有赵氏居住;现缙云赵氏有溪头赵氏、云塘赵氏、白茅赵氏、赵岸赵氏、岩山下赵氏、三里赵氏、梅下赵氏、后塘赵氏八支。从祖籍看,三里赵氏为河南太丘派,云塘赵氏为河南洛阳派,梅下、白茅、后塘、岩山下赵氏为河南开封派。以赵宋王朝而言,又可分为君派、臣派,其中溪头、三里、云塘赵氏为臣派,其余均为君派。君派中,后塘赵氏属宋太祖派,梅下、岩山下、赵岸赵氏属太宗派,白茅赵氏属魏王派。
另外像缙云现存最古老的千年古镇河阳古镇,这里的当地居民可以说90%都是唐朝末年北方迁来的朱氏一族的后人,究其原籍都是来自于河南信阳,而河阳古村落中河阳一词也是取自河南信阳之故。
河阳古民居缙云之所以会成为轩辕黄帝的升仙之地,并且自东晋以来有那么多北方中原汉族南下定居在此,自然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居住环境,千百年来始终都是人类向往的神仙生活之地。
现在的缙云县始建于唐万岁登封元年(公元年),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在南方地区专门设立的县(武则天之前缙云属于永康县),充分说明女皇也是非常看重缙云的人间仙境。等到了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天宝年间,缙云山上彩云复绕、仙乐响亮,鸾鹤飞舞,李隆基御笔钦此“仙都”,自此缙云山正式改名仙都山。(现在重庆境内的“缙云山”是唐朝晚期缙云人杜光庭思念家乡将“巴山”改为“缙云山”的)
仙都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
现在的仙都风景名胜区由鼎湖峰、倪翁洞、姑妇岩、小赤壁、芙蓉峡等组成,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田园风光,野趣盎然,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之美称,所以说仙都也是大自然给缙云人最好的礼物!还有像《仙剑奇侠传》、《花千骨》、《道士下山》等多部仙侠影视剧都直接在这里拍摄取景,不需要装饰,这里直接就是仙境,天然的摄影棚。
浙南腹地,好溪为界,始祖为名,有地缙云。来这里探寻华夏的人文始祖、欣赏人间最美的仙境、品尝最正宗的缙云烧饼。你来了你便知道,我在缙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