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缙云往事之不花一分钱的贞节牌坊

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风景秀丽的缙云,一直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缙云仙都,荧屏中令人目不转睛的人间绝色;古堰画乡,脱胎于纸面上自然宁静的艺术气息;南尖岩灵秀山水奇峰异石。然而,却鲜少有人知道,在缙云县新建镇西南,距离县城17.8公里之外,南面与西面两小溪交汇处的双港桥村里,坐落着一处独特的贞节坊。

这个坐落在双港桥的摩崖贞洁坊,与其他贞节牌坊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用石砌筑而成的,而是直接在岩壁上雕凿而成的。

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牌坊上的字迹已经模糊风化,但是其故事背后所传承下来的贞节美德,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陶门马氏美名扬

缙云双港桥村,古称陶川。村子里的居民以陶姓为主。

陶川人杰地灵,出了一个秀才,名为陶尔泰。虽然陶尔泰与著名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娶了西藏塞娅公主的学士府二公子福尔泰撞了名,但是电视剧中尔泰家财万贯、声名赫赫,而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陶尔泰呢?家境贫寒、身体也不太健康。22岁考中秀才后,由于家中琐事繁多,父母又长年生病,所以无心继续考取功名、建功立业,为了贴补家用,平常帮着村里小孩教教书,赚取一点微薄的工资。

陶尔泰与福尔泰唯一的共同之处,也就在于——两个人都娶了一位好老婆了。

嘉庆癸亥年,由于积劳成疾,年纪轻轻的陶尔泰,留下年迈的双亲、25岁的娇妻马氏,还有年幼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就这么去了。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柔弱的马氏肩上。

为了撑起风雨飘摇的七口之家,马氏日子过得尤为艰难。村里人都非常同情年纪轻轻就守寡的马氏,三年守孝期未满,就有不少村民和娘家人纷纷劝她不必苦苦守寡,考虑考虑改嫁他人,为自己做做打算。还有人家,不介意马氏带着孩子,上门提亲,甚至还表示可以让马氏带着一儿一女到新夫家去。但是都被马氏一一婉言拒绝了。

陶尔泰的父母,也就是马氏的公公婆婆,也并非不讲理之人。自己家儿子如此年轻就撒手西归,啥也没留下。在陶尔泰还活着的时候,因为家中田地少,赚的钱也不多,而由于陶尔泰父母常常生病,医药费开销不少,算下来家里年年赤字亏损。现在陶尔泰去了,家中收入更少了,可怜儿媳妇马氏日夜劳累,赚得的微薄薪资还不够家中七人口粮。

于是马氏三年守孝期满之后,婆婆就对马氏说:“可怜你如此年轻就要遭受这种苦楚。你如果要改嫁,我们两个老的也不拦着你。”

听了婆婆这话,马氏当即跪在婆婆面前,流着眼泪,“尔泰死前将二老和四个孩子托付给我,我在尔泰面前发过誓,一定会好好孝敬你和公公,好好将儿女抚养长大。我要是嫁出去了,家里两位老人和四个孩子谁来照顾呢?如果我改嫁了,莫说尔泰在天之灵心不安,就是我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啊!”

紧接着,马氏又继续说“婆婆你看看这村里,年轻丧夫的女人改嫁之后,旧夫家没有田产,老人和小孩是怎么过得下去?小孩子没人养,就成了村里的流浪孩童,只能在村庄里靠着乞讨过活。婆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从今天开始就不要再讲劝我改嫁这种话了。”

婆婆听了马氏一番真情告白,也是老泪纵横,“我陶家不知道祖上积了多少德,才如今娶得像你这般好的儿媳妇。你为这个家实在是付出了太多,既当爹又当娘,既要挣钱养家又要打扫内外,家里大大小小事物都是你在操心,我们实在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

马氏如此贞洁高尚的品行,地志上也有所记载,根据光绪《缙云县志·烈女》所载:“马氏陶尔泰妻,年二十五,夫亡,子幼,扶养成立,守节六十余年。”

圣旨拨银当米粮

咸丰八年,马氏25岁守寡,为孝顺老人、抚养儿女,年轻守节一事,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与赞赏。据说,陶尔泰的好友回家探亲路过陶村,听闻友人之妻马氏为其守节一事,特地写申请到缙云县衙,申请为陶尔泰的妻子马氏建一座贞节坊,以表彰其高尚的品行。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特别重视女子“三从四德”的品行,贞节牌坊就是为了褒奖那些守节女子的所建立的一座具有无尚荣耀的“丰碑”。虽然现代社会,“三从四德”已经是过时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产物,但贞节牌坊作为历史遗存依然有着相当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不管怎么样,反正最后马氏的贞洁坊建设许可是批下来了,知县汤成烈领着一众官兵,亲自到陶川村马氏家里下达圣旨。

马氏一家自然是兴高采烈地跪谢皇恩。但是,马氏拿着县里奖励的一百两竖建贞节牌坊的赏银,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

虽然承蒙皇恩浩荡,准我建设贞节坊,以表彰我守节的良好美德。但是无奈家里实在太穷,实在无力兴建牌坊。再者,我家中欠了不少账务,且不说两位老人体弱又多病,吃药要花费一大笔钱;家中已经很久没有多余的口粮了。自从丈夫去世后,家里多年没有做过新衣服,都是穿破补,再破了再补,那些旧衣裳可以说是千补百孔。四个小孩也是衣衫褴褛,打小没吃过一顿饱饭。家里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我有什么脸立贞节牌坊夸赞自己呢?

于是马氏就将一百两银子先用于还账,剩下的就给家里人置办新衣,给公公婆婆添些保暖的冬衣,再给四个小孩做点看得过去的土布衣服,剩余的银两买点日常生活用品,然后剩下的几个铜板买点米过日子。马氏将家里人照顾得面面俱到,而自己则穿着婆婆补了又补的旧衣服,应付了事。

但是朝廷可不是拨了银子以后就啥也不管了,建贞节牌坊的银子拨款下来以后,第二年可是会有官员来验收的。这不,第二年,县官汤成烈就亲自到陶川村检查牌坊是否完工。

结果,汤成烈到了陶川村水口,却没有看见牌坊的影子。这可了不得了!

进村子的路上,汤成烈看到碰村中两位老者,于是落轿向他们作揖问道:“你们村马氏贞节牌坊为何一年了还没竖起?”

两老者一看碰到了官员,立刻放下农具行礼跪见,并将马氏家中的情况一一如实告知。汤成烈听后赞道:“本县有如此忠孝节义之人,实属罕有也!”

于是汤成烈上轿回县衙连夜写呈诉呈报处州府,将马氏为何并未兴建牌坊的缘由一一禀告。处州府接到呈诉后,派杨知事到缙云新建陶川村核实。根据调查后,处州府宽限马氏一段时日,让其建贞节牌坊。

但是因为马氏家里实在太穷,无力兴建贞节牌坊,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到了咸丰十一年,马氏儿子新载、新佐在陶川村西狮子岩石壁上,模仿石牌坊刻下:“以旌表,和遵孝”的石刻贞节坊。

现在,我们到了缙云双港桥,就可以看到位于村西首狮子岩南麓石壁上,呈仿木牌坊阳刻的贞节牌坊。虽然这贞节坊石刻没有石质牌坊的宏伟气派,也没有木质牌坊规制秀丽,华美精巧,但是从三间四柱五楼重檐、元宝形盖顶、各楼起翘呈官帽形的翼角等等高低错落而又层次分明、钩划优美的空间轮廓线中足以看出雕塑贞洁坊石刻之人的用心。

在“贞洁”二字下方即明间上额枋处横书楷书一行“旌表陶尔泰妻马氏坊”。在右次间上额枋上侧刻有楷书“二子新裁、新做立孙月阳”。石刻字迹笔画虽精细不均,无大家书风神韵,但也拙朴浑厚,静穆风雅;纹饰虽然简单粗放,但不失简朴得体。这个不花一分钱的、颇具特色、独具一格的石刻牌坊,每一丝线条,都源自于两位儿子对母亲最深切的感恩;“贞节”刻在石墙上,如同将马氏半辈子的风霜雨雪、苦楚粗糙一并留在了村子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波泛起的涟漪。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不必固守着“三从四德”这一死板苛刻的、带着一点儿不尊重女性色彩的的“美德”,但是,这石刻牌坊背后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流逝仍然不失动人心弦的力量。

现如今,“女性撑起半边天”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女性,比起古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守在旧宅中垂垂老去的女子,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两性关系也越来越开放,“贞节”一词,已经不是桎梏女性的枷锁。

但是,过去的历史总是值得铭记的,历史绝不是古代,过去的就是历史。双港桥村里,这座独特的石刻贞节坊,与村民日夜相守、朝夕相对,它静静地诉说着:尊老睦邻,吾以为贞节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