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风景这边正好浙江丽水争当全面推进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丽水“三农”风景正好,美不胜收。杨增旗/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杨敏、张靓、记者沈贞海

“一打辛勤耕种,不误农时;二打风调雨顺,地肥苗壮;三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今年4月19日,一场特殊的仪式——“班春劝农”,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举行。“班春”令下,春牛出栏、春鞭打响、扶牛犁田……

今年的“班春劝农”仪式,首次以丽水市委市政府名义举办。仪式之后紧接着召开的丽水市委“三农”工作会议,进一步彰显了“重农固农兴农”的执政理念,同时开启了丽水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丽水坚定不移地开展强“三农”、惠“三农”、重“三农”工作,实现了农业繁荣发展、农村焕然一新、农民安居乐业,全市“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

今年丽水市委“三农”工作会议,更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大美画卷,一曲曲壮怀激越的时代赞歌,奔涌在古老而年轻的处州大地上。

农业:从传统粗放向现代生态转变

早秋,早晚时分寒意阵阵,但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的“网红打卡点”卡丁车乐园,依旧让远近游人流连忘返。驾驶卡丁车,在“夏有花、秋有果”的诗意荷花塘里徜徉,是景区的重要“卖点”之一。

然而,远来的游客不知道的是,这处连片40多亩的荷花塘,也就是在去年才实现“出淤泥”一般的蝶变:此前,是一处深水淤泥塘,多年来没人照料,荒草遍野、污水横流。

去年4月,联丰村统筹余万元资金对其进行改造,卡丁车赛道环绕,水塘中建起了瞭望亭、游步道,周边还配套了夜宵摊点和健身公园。截至今年8月,这个新业态为村集体增收多万元,并带动36名村民就业。

八百里瓯江曾经千帆竞发,孕育了云和石浦的船帮文化,石浦也有着“瓯江第一帮”的美誉。沟通上下、联系内外,近年来,石浦村两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立足船帮文化,先后打造了花海经济、花园田园经济,如今又迭代为花园民宿经济。

石浦村充分利用村尾滩涂打造露天游泳池,占地余平方米,建成之后每年为村增收25万元,以泳池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的发展,还有效带动农家土特产的消费。

位于景宁中南部的大漈乡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业态模式。栽下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浙大一院与大漈民宿合作的康养项目,依托浙大一院的后台技术,让“在大漈疗养就是一次康健保健”的新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乡已形成个床位的接待规模,暑期出现了全天候“一铺难求”的旺盛消费,农家乐收入突破万元。

据统计,年,全市农业总产值比撤地设市之初增长3倍多,年均增长5.4%,培育形成了茶叶、食用菌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标识度的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突破,“丽水山耕”成为闪亮的“金字招牌”。丽水市成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和全国首个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

农村:从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蝶变

“我去陈家铺,既看风景也看书。”位于松阳县四都乡的陈家铺村,以陈姓先人“建灰铺养鸭”得名,虽然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但由于交通、环境等限制,一直“养在深闺”。

长期以来,陈家铺的村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生,但苦则思变的想法一直扎根在大家心中。“要有好项目,先得有好环境。”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清理了长期存在的灰寮、旱厕、鸡鸭猪棚,“自家门口我负责,村里道路我有责”,定期清扫,让“灰铺”脱离了旧有内涵。年,该村先后引进了先锋陈家铺平民书局、云夕松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多个业态。其中,先锋陈家铺平民书局由村文化中心旧址改建而来,有3万册精品图书,成为展示松阳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的一个重要窗口。

黄墙黛瓦、石砌村道、景观凉亭、美丽溪岸……随着沿溪、大济溪两岸景观提升改造等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的完成,庆元大济——一个古朴中焕发活力的古村落初显雏形。

大济村拥有浓郁的历史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居住环境质量和村庄整体形象,保护文化遗产、历史财富,早在年庆元就启动大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并结合“寻梦菇乡、养生庆元”发展定位,融入该村进士、扁鹊等文化元素,明确了以“儒范医宗、养心大济”为主题的大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思路,打造成美丽和谐古村落,让大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接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六边三化三美”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广大农村彻底告别“脏乱差”环境面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形成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靓丽风景。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截至年底,丽水全市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5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个,共启动九批次历史文化村落79个重点村和个一般村保护利用。“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农耕、找寻乡愁、网红打卡、回归田园牧野。

农民: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跃变

年,丽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7.8%,增幅排名全省各市第一,实现农民收入增幅全省“十二连冠”,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年的3.07降至2.05。

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5.5%,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实现低收入农户增幅全省“五连冠”。

围绕“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求,全面打赢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战,五方面的创新做法入选浙江精准扶贫十大案例……

取得脱贫攻坚战圆满胜利,只是过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接续奋斗。今年市委“三农”会议明确,把“争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排头兵,打造“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作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这既是浙江省委赋予新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丽水上下的自觉追求。

“排头兵+样板”的目标定位,高屋建瓴而又一针见血地表明,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指引下,丽水不断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年,发布实施《丽水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先后推出八个万元系列富民增收行动计划、花园乡村大创建、乡村产业大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搭建了乡村振兴四梁八柱。积极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优秀市。

在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丽水与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一起入选“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成功举办国家扶贫日浙江主会场活动,云和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大搬快聚,探索山区百姓异地搬迁的县域实践。运用跨山统筹“金钥匙”,在全国率先探索解危除险、小县大城、众创空间、幸福社区4种县域模式,全面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让群众彻底远离危险、彻底摆脱贫困、彻底恢复生态,真正实现“搬得下、搬得出,稳得住、稳得久,富得起、富得快”。截至年底,全市安置小区投资累计超60亿元,实现户人富民安居。

着眼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开展“消薄”三年行动计划,挖掘小微园区、光伏小康、资产盘活等“十大模式”,走出了丽水特色“消薄”之路。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34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07亿元,百万元村达个。

丽水还紧紧抓住扶贫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等载体,大胆探索,敢于破难,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先行试点河权改革,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融资瓶颈,全面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景宁大均乡,推出了以GEP收益权为质押的“生态贷”和以生态信用为基础的“两山贷”,并成立“两山转化金融服务站”,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青田章村乡,确立了“河道所有权国有,管理权赋予行政村,经营权到村、到户、到人”的方针,发放了全国首笔“河权贷”20万元,创出了一个“以河养河”的新模式;莲都区下南山村,原本因年代久远而破坏较大的古民居集群,经过改造,形成了一个兼具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舒适度假功能的“民宿村”,从“黄泥墙”变成了“黄金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情怀热情,需要责任担当。当前,丽水正围绕市委“三农”会议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使命,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奋进姿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担当,为“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丽水的“三农”风景。

郑文军/摄

潘家健/摄

林玉美/摄

杨增旗/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