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翔实的宜丰牌坊楼资料涉及全县各地

[宜丰牌坊(楼)史话]

图文/胡仁平

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为表彰古人的功勋、科第、政德、忠孝节义等所立的建筑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它最早起源于汉代坊墙上的门。古诗文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其曰衡门者,乃牌楼(坊)鼻祖也,其材有木,后亦用石,其形有二,其具斗拱屋顶者,曰‘牌楼’,无者曰‘牌坊’,为忠孝贤良节义之旌表也。”

古代的牌坊,大多以条石、块石雕刻镶嵌而成(也有用砖木的),有三柱二门,四柱三门,六柱五门及四柱四方(门),八柱四方八门等多种造型。雕梁刻板,浮实镂空刻雕相结合,人物、花鸟造型栩栩如生,飞檐翅角,精美纶轮。也有不饰雕画,古风溢朴,盘稳大方,简朴庄重的牌坊。

按内涵性质大致可分为:张扬人世尊崇科第的功名坊;入仕为官颇有政绩的政德坊;乐善好施济困扶贫的义士坊;秉性敦厚孝敬长辈的孝子坊;身心康健寿超期颐的百岁坊;缅怀祖先氏族宗祠的门牌坊;恪守妇道畸形惨痛的贞节坊、烈女坊。还有文坛武庙牌坊、署衙府第牌坊、学宫书院牌坊、会馆乡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地名、地标牌坊等等。当然,现代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兴起了建修“牌坊”。但主要是农村自然村(屋场)的“村名牌坊”,只是标志性建筑,其意义不大。在古代建立牌坊,是件十分严肃而庄重的大事,对一个地方、一个家族乃至个人都是件隆重而又无尚殊荣的盛事。不是你有钱就随意可建的。可不比现在,人们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什么时候建,就什么时候建。

古代建(竖)牌坊是有严格规制的。首先,由家族(或呈荐人)将要建牌坊的书面材料(即被纪念人的姓名、事迹、坊名、地点、费用等)送报当地县衙门审查核实后,逐级上报到朝廷(各级主要官员均要撰写评语签字画押)最后由皇帝(或礼部)审查恩(批)准,批文发回县后,方可开工筹建。因为各种牌坊的等级及用料和构建形式的不同,所以建牌坊门额石板上所刻的两个字也不同。一般刻有“御制”、“恩荣”、“圣旨”、“敕封”,四种形式的大字,这就是四个等级,性质意义也截然不同。

“御制”牌坊:是指经皇帝亲阅同意并下旨,完全由朝廷出资建竖的牌坊,是最高等级。其次“恩荣”牌坊:也是报经皇帝同意并下旨,由省州衙门出钱建竖的牌坊。第三“圣旨”牌坊:即报告皇帝知道这回事,朝廷以皇帝名誉下旨,由府县衙门出钱建竖牌坊(有很多是衙门出小头,家族出大头)。最后“敕封”牌坊:报朝廷同意,经礼部核准,由建坊者家族(或本人)完全出资建造的牌坊。

图1:鲁班坊

坐落在宜丰县花桥乡白市村,是目前我县境内最古老的木材建筑物之一。它是白市后埠毛氏宗祠的门牌坊(楼),于唐咸亨四年()毛珪率族众建。“历经千余年而兵火不毁,鸟雀不巢”。明、清时期有过几次修葺,但主体样式未变。乾隆五年(),毛氏族人澄塘曲水毛应求(岁贡,浮梁县训导)撰作了《鲁班坊记》,并收入当时的县志。

宜丰距今有年的历史。按清同治年刻本《新昌县志》(卷二~地舆~坊表)、同治年刻本《瑞州府志》(卷三建置~坊第)记载:唐、元、明、清以来,宜丰境内曾经先后建竖有多座古牌坊。至清末民初,全县城乡有:鲁班坊、状元坊、大中丞坊、大方岳坊、柱国坊、登瀛坊、世德名宗坊、都宪坊、忠义坊、接武坊、折桂坊、良善坊、簪纓世第坊、登魁坊、世科坊、凌云坊、文武世坊、梯云坊、百岁坊、义士坊、孝子坊、贞节坊、节孝坊、烈女坊等一百多座牌坊(节孝坊居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代)初期,还剩40多座牌坊耸立在宜丰的城乡。

图2:年重建於南屏公园崇文塔南面的状元坊

此牌坊是为纪念宋宝佑元年()癸丑科状元姚勉而建。姚勉,字述之,号蜚卿,又字雪坡,(—)官至校书郎,兼太子舍人,处州通判(因开罪奸臣丁大全辞不就)多年来,牌坊几毁几立。首建于年,由知府蔡漠、知县赵时稼牵头,衙门出资,在姚勉的家乡新庄灵源村,建造了一座木牌坊,名曰:“奕世状元坊”。姚勉自己写了《奕世状元坊记》。第二次于年,建在县城十字街头,是一座石质“四柱四门(面)”的牌坊。由当时知府邝璠、知县李长经手建。第三次于年,经报皇帝批准,由姚勉后裔进士姚芳远倡议,率姚氏族众等捐资在原址上重建。(此牌坊于年,因拓宽县城公路而被拆毁)

据史料载,宜丰可考的早期牌坊(楼),唐朝时期三座:一座即(图1),是花桥白市后埠毛氏宗祠的“鲁班坊”。其次是盐步镇的“忠义坊”和“名贤坊”均为宜丰蔡氏始祖蔡剑(—)立。宋朝时期十三座:一是建于桥西柴源黄茅岭阮实的“上寿坊”(—)岁。二是建于桥西乡石埠邹虞卿的“颐寿翁坊”(—)岁。三是建于黄茅岭阮愈的“颐寿翁坊”(—)岁。四是(图2)新庄灵源的”奕世状元坊”为姚勉的四世祖姚振(0年庚辰科特奏名进士第一)、五世祖姚旦(年戊戌科举八行释褐第一)、及姚勉自己()中状元立。五是“登瀛坊”为桥西乡龚家坪进士龚瑞(?—)立。六是“兴贤坊”为城南进士彭以功(—)立。七是“永庆坊”为县城进士蔡漴(生殁失记)立。八是“忠义坊”为县城孝廉熊襄(—)立。九是“联桂坊”为县城进士幸应中、蔡安国(二人生殁均失记)立。十是“崇义坊”为县城进士蔡志学(生殁失记)立。十一是“孝廉坊”为桥西黄陂前邹致(—失记)立。十二是建在澄塘的“致政坊”为大厦村李师逸(?—)立。十三是建在九都湜溪刘家的“进士坊”为其始祖进士刘如愚(?—)立。

图3:文武世坊

坐落在谭山镇龙冈村,为纪念表彰龙冈的民族英雄邹维琏(—)而建。邹维琏,字匪石,号德辉,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福建,年升兵部左侍郎。为褒奖他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抗击荷寇,为国争光,年崇祯皇帝特下旨,并亲笔御书,在其家乡建造了一座“御制”牌坊。属“六柱五门三层”鳌鱼翘尾和龙头状牌坊,古朴典雅,气势飞宏。历经近年风雨,至今尚完好。

元朝牌坊稀少,好像只有个位数。有记载的如:同安洞山胡俊孚的“义士坊”。明清时期牌坊占大多数。对这多座牌坊,笔者初步作了统计。

按名称和性质划分:百岁坊46座占14.8%,举人坊27座占8.7%,进士坊25座占8%,义善士坊12座占3.8%,孝子坊12座占3.8%,节孝坊、烈女坊多座占45%以上。还有其它坊。

按全县姓氏划分:熊氏46座,胡氏23座,蔡氏25座,漆氏8座,刘氏39座,陈氏26座,张氏25座,李氏20座,邹氏15座,毛氏11座,王氏6座,邬氏6座,彭氏6座,吴氏6座,周氏5座,黄氏5座,姚氏4座,高氏4座,卢氏4座,晏氏4座,赵氏3座,罗氏3座,冷氏3座,徐氏3座,龚氏2座,巢氏2座,阮氏2座,宁氏2座;其余:冯、袁、雷、游、戴、宋、谢、肖、况、郭、易、朱、任、席、邢、黎、邓、傅、叶、欧阳、施姓均是1座。共计49个姓氏。

图4:梯云坊(改革开放初期在原址重新维修)

位于澄塘镇毛家村(古称曲水毛家)。景泰五年()吏部尚书魏骥为少司马兵部侍郎毛伦立。康熙五十二年()重修。毛伦(—)字时叙,号凤山,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俗称“少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此坊为砖石结构,坊顶叠涩砖砌为盖,4柱3坊两壁并连,面阔5间。高七米六十,宽一十七米二五。中坊大而高于左右坊,门额自上而下书有“恩荣”、“少司马”,“天官”、“中宪”、“古梯云坊”字样。左右坊额书有“瑩玉贞节”、“奕世科甲”。这些都是年重修时,加上了毛伦的后裔毛逵、毛浑父子的官职。毛逵(—)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乡人习称“毛天官”。毛浑(—)毛逵之子。年拔贡,官至刑部郎中、思南府知府。古称一代接一代为“奕世”,故而坊上书“奕世科甲”。

按城乡情况分布:

县城:熊氏16座,胡氏15座,蔡氏22座,漆氏6座,陈氏19座,李氏8座,张氏4座,王氏4座,高氏2座,姚氏2座,邬氏1座,龚氏1座,袁氏1座,邢氏1氏,易氏1座,邹氏1座。朱氏1座。

老敖桥:樟陂村湖东况氏1座,凌田邹氏1座,良田铺漆氏1座,良岗任氏1座,大塘漆氏1座,荷舍(笼塘)李氏6座。

澄塘:澄塘李氏4座,曲水毛家毛氏4座,牌楼周家3座,故村(黄坪)罗氏2座,枥下(烟笋)巢氏2座,彭源彭氏1座,板桥冯氏1座,游氏1座。

棠浦:陈家陈氏2座,高家高氏2座,讲堂胡氏2座,西刘刘氏2座,龚家龚氏1座,沙塘晏家1座,高家大路席家席氏1座,18都施氏1座。

新庄:湖城(龙溪、岭背、虎溪等)黄氏3座,灵源(南垣等)姚氏2座,邓家邓氏1座,口溪晏氏1座,宋家兰溪熊氏1座。

花桥:花桥赵氏3座,白市毛氏3座、周氏1座,社溪(树背)冷氏3座,社溪湖头张氏1座,义源周氏1座。

同安:同安张氏13座,鹅颈张氏6座,党田毛氏3座,洞山胡氏1座。

天宝:辛会辛联(潭山庙下)刘氏24座,平溪吴氏2座。松溪刘氏2座,山背胡氏1座,藤桥徐氏1座、谢家垴谢氏1座,河思刘氏1座。

潭山:龙冈邹氏10座,店上陈氏10座、刘氏7座,洑溪吴氏5座、棠里黄氏2座,熊家尾熊氏2座,龙冈堆上胡氏1座,坪上风台肖氏1座,逍遙毛氏1座、徐氏1座。

双峰:夏家坊张氏1座。黄岗:汪家槽傅氏1座。

芳溪:上下屋(三村等)熊氏10座,新村彭氏5座,南溪李氏2座,城溪刘氏2座,吴城卢氏1座。

石市:七都邬氏5座,星溪卢氏3座,顺风刘家刘氏2座,石市宁家宁氏2座,土桥(夏讲)戴氏1座。上兰刘氏1座,石门楼黎氏1座,新华罗家水库罗氏1座,凌江咀上王氏1座,浪源欧阳氏1座。石市叶家叶氏1座。

桥西:柴源巷口胡氏2座、黄茅岭下阮氏2座,刁丰扬家坑蔡氏2座,黄陂前邹氏2座,潭巷邹氏1座。

图5:年重建于澄塘镇牌樓村的——“牌楼”

据史料记载,牌楼村溯源于东周时期的汝南周氏始祖周烈,封为汝南,食采汝坟,为“汝坟侯”,子孙以周为姓。一直到西汉周仁,侯位世代相袭。周仁迁居汝南安成,其后裔又迁徙至浙江,转迁江西,元末明初再从高安七里桥迁到宜丰。其后周氏族人为了彰显祖功,激勵后人,于明洪武二年()呈报朝廷皇帝恩准,在村里建造了一座牌楼,牌楼存世多久,毁于何时,现查无考证。至清朝后期,族人仿原样用木质结构重建了“牌楼”。年又遭毁坏。年新建的牌樓,完全仿老古原样,四柱三门三楼式,高14.8米,长18米,宽8米,整建筑用块花冈石镶嵌而成。“圣旨”二字镌刻在三楼的石板额上,二楼石板额上则镌刻“郡侯”二字。一楼两中圆柱浮雕龙环绕,栩栩如生。三层十二翘角悬挂铜质风铃,时时随风发出悦耳之声。楼前置一对坐石狮,一湾月塘相照映,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古朴庄重,雄伟壮观。

这些数据是以同治版《新昌县志》为基准,与(查阅了的)氏族谱碟相对应、印证、整理而成的。准确率应在90%以上。一些氏族谱碟上有记载(主要是“节孝坊”),县志中只有“旌表节孝”,而无“表坊”记载的,这里就未作统计。当然肯定还有错漏之处,还望读者方家指正和谅解。

为了更好地展现宜丰的古牌坊文化,笔者除了将现还遗存於世的古牌坊(仿古牌坊),作简单的介绍外,还想着重叙述几座建筑实物虽然早已不存,但在宜丰历史上较有影响、对现代又有教育意义的牌坊。

上了些年纪(75岁以上)的宜丰人大都知道,县城“十字街”除了状元坊,就要数“大中丞坊”(即宜丰人俗称的“六脚牌坊”)。它是为纪念明嘉靖甲辰科()进士邬琏而建立的。

邬琏,字宜莹,号东泉(—)石市七都禹溪人。

传说在他12岁左右时,一次跟大人进县城,刚好董知县外巡坐轿回县衙,百姓们纷纷让道,因邬琏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儿,又初次进城人生地不熟,躲避不及撞到董知县轿上,董知县本想发怒,见是一孩童,就玩笑着对邬琏说:“小孩,你见到本县为什么不避让,难道不怕本县治罪於你吗?”邬琏听后没有一点畏惧和害怕,反而回答说:“你这么大几的小官,有什么了不起,我大了要做比你大的官”。“哦,真的么?”董知县看到小邬琏充满幼雅的回话很感兴趣,半开玩笑半正精地说:“好,那么我们今天打个赌,若你以后做官比我大,我就钻你胯下过,若没有我的官大,怎么处罚你?”,邬琏头一昂“随你怎么处置”。

长大后,邬琏中了举人登了进士,年始为官从政,官至督抚浙江等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浩授通议大夫,正三品行衔。(相当于今天的正部级干部,为古代宜丰第二大的官)在任二十六年,勤政为民、廉洁自律、虚怀若谷、胸襟坦荡,深得朝廷的宠爱和同僚百姓的敬仰。在万历二十年()邬氏族人与县衙宋知县呈报朝廷皇帝“恩荣”,在县衙前建竖一座跨街六脚(柱)五洞三层(楼)石质“大中丞坊”。从此,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进入县府衙门都要从牌坊(胯)下通过。这只不过是人们一个美好的传说而已。

图6:节孝坊

坊坐同安乡同安村屋堂中心(同安村部石侧)为宜丰县唯一仅存、最原始、保存最完好的(节孝)牌坊。牌坊始建於乾隆三十七年()至今从未维修过。牌坊为砖石结构,四柱两门一坊三楼式。两壁并连接摆手。坊顶叠涩砖砌盖顶。正中盖顶下石板镌刻“圣旨”二字,几根横石梁都凸雕刻有各种云纹和动物图案。精美绝伦。此牌坊是为同安儒士张崇映的妻子陈氏而立。陈氏嫁到张家,十七岁夫亡,继而抚孤守节,待奉公婆,直到七十七岁殁。年,乐平县人,礼部待郎(后任尚书)汪守和为陈氏写有传记。

古时候,一个人一生能有一座牌坊纪念他,那将是他及家族和地方都感到十分殊荣的事。若有两座、三座就那就更不得了(这样人也有)。而宜丰就有一人,竟然有五座不同名称、不同结构、不同造形的牌坊为纪念他而建。这个人就是明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政。

陈政(—)字以正,号平山。敖桥樟陂陵里人。天顺甲申科()二甲27名进士。居官三十年手中掌管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支度钱款无数,不仅自已分文未占,而且给朝廷节省了很多银两。他生平“勤谨俭约,外拒苞苴(贿赂),内无女侍,家居田产不给处之泰然,有侍郎身殁无米炊”之民谣传于世间。居故里关心家乡,热爱桑梓。为修建平政桥、及其他建筑,他出谋划策亲自设计,提供帮助。深受朝廷的器重和地方官员及家乡父老的爱戴。故而在他去世后,为他先后“御制”、“恩荣”建造:进士坊、都宪坊、世美坊、攀龙坊、四面坊;共五座牌坊。并且全部建在县城之内。如此殊荣,在宜丰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

在宜丰同安乡洞山村、潭山镇店上村、天宝镇辛会村、芳溪镇芳溪村,元明清朝代时,分别建有四座“善(义)士坊”。以表彰他们善义之举。

洞山“义士坊”,是为洞山胡俊孚建。胡俊孚(—失记)字天秀,洞山画壁人。南宋郡秀才,元初荐辟举人才,授江苏松江府财赋提举。任内勤政为民。至仕归里深明大义,乐善好施。为便利同安百姓进洞山烧香礼佛,独捐资修建了一座长28.2米、宽3米的三墩四孔的石梁桥。名曰“葛江桥”。同时,因洞山普利寺兵灾,寺宇大部分毁燹,他首倡提议修复,带头慷慨解囊,捐献巨资,铸造了一口高一米七,底部口径一米二的铁质洪钟等。为寺庙的修复扩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创建“石溪书院”,延名师儒以课族内外学子,且扶困济贫,功德无量,老幼称颂。故而奉旨旌表建坊。

图7:宜丰全县李氏宗祠(总祠)门牌坊

此牌坊原立於县城东门外(今八角亭一带)。年,桥西南埚秀才李焱离(—失记)字耀燊,首倡并邀請原敖桥荷舍举人李振家(生效失记)字翊庭、芳溪南溪武进士李鹤林(—失记)字声远、石市楼下岁贡李庆元(生殁失记)字瑞翔、新华南车痒贡生李振金(—失记)字玉如,澄塘举人李钟岳(生殁失记)字秀峰,县城东门鲇形职员李国华以及徐家渡,桥西乡丰桥、前头、良头,车上乡直源,敖桥笼里等李氏族人,集资捐款创建全县李氏大宗祠(即宜丰李氏总祠)年建成埈工。牌坊四柱三门二级盖顶。上书“恩荣”,横梁书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左右两则楹联“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整座牌坊简朴庄重,气宇轩昂。可惜祠堂於解放前期拆毁。

潭山店上“尚义坊”,是明成化年间,为秀才陈万式所建。陈万式(—)名俊,号文峰。妻子胡淑贞,是天宝东港人,也是义士胡野耕之女。夫妇俩都是明礼、好善、尚义、乐施之人。年,江西宜丰受旱灾岁歉,他自愿捐纳稻谷一千零五拾石(担)给县府衙门,赈济灾民。受到朝廷“敕旌尚义之门”。年,新昌(宜丰)县城孔庙(学宫)从南门(医院一带)搬迁到北门鳳凰台(今金鼎步行街处),又出巨资包做泮池、泮桥、棂星门三间。获得皇帝的奖赏恩准旌表建坊。

嘉庆二十五年()秋月的一天,在天宝“一见塅”古道水口,一座精美漂亮、雄伟壮观的“义士坊”石牌坊刚刚峻工。此牌坊是为纪念天宝的大富商、大善士刘应葆、刘份兄弟俩而建的。

刘应葆(—)字位立,号蒞堂。辛会人。刘份(—)字及狂,号朗窗。他们的父亲刘寿世,英年早逝,余下应葆、刘份及五个小弟。为了生计他俩“弃举子业,转谋打理祖产纸业”。经过几年艰苦打拼,家既富裕。致富后,常说:“贫困而不能自振者,无志士也,有财而不分与人者,不仁者也。”於是兄弟俩首先为族中义学,捐资二千六百两置膏田百硕,复费万金建“尚友山房”。又修建“琢玉书院”,免费供族中子弟就读。还首倡并率诸兄弟捐资,在天宝通衢旁修建一座七层的凌云塔。在塔旁建造一凉亭,便利行人歇息、饮茶、避寒暑。嘉庆年间,郡府(高安城内)修建考棚,应葆、刘份各自独立捐资建造考棚一间。至于修桥补路、扶贫帮困、救饥应急、施药瘗骸、治病施棺等善事,不胜枚举。甚至赣州府修建章江浮桥,应葆也慷慨捐银二百两。将德行善举传播到远方。

几十年来,兄弟的仁义德行闻名乡梓,不仅赢得全体缙绅乡民的爱戴,也受到了朝廷的封赏和褒奖,皇上颁旨旌表建“兄弟义士”坊。并赐入本县孔庙“忠义祠”,永享春秋祭祀。瑞州府督学李钧简有记。本县荷舍举人、缙绅名儒李迪修也为二人写有传记。

上图,坐落在天宝古村的刘应葆、刘份兄弟“义士府第”门楼。屋宇已毁,仅存门楼,府第门楣上“兄弟义士”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及牌匾、题字、印章仍然清晰可辨,是钦差大臣、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汪延珍。奉旨前来天宝所书。足以证明府第当年的荣耀。

在宜丰比较有名气的牌坊,县城内还有二座“孝子坊”。一座是为明朝的孝子胡舜夔(—)立、一座是为清朝的孝子熊迎龙(—)立,两人都是县城有名望的孝子。还有芳溪的熊维西、熊廷玮、熊躍龙、熊光大、熊懋勋祖孙三代多人,好善乐施,尚义积德,代代相传。誉闻朝廷,赐旨建造有多座善士坊、义土坊。名扬整个赣西(行善义举于万载、铜鼓等具)。府、县多名官员和当地名绅纷纷撰文赞颂他们的德行。

综上所述外,宜丰每座牌坊都有其精美动人或伤心悲惨的故事。(贞节坊、烈女坊肯定是悲惨的故事)特别是很多崇善尚义的人士,虽然他们没有建牌立坊,但在县、府志(善举~义士),中得到旌表的多达多人。因美篇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可能一一叙述了。(展开记述,可编一本书)

纵观宜丰多座古牌坊,不可否认,同全国其他地方的牌坊一样,都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我们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古牌坊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不乏有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转化创新的去继承和弘扬这种文化。

图8:百岁坊

坐落在车上林场湖溪村,为王时美之妻彭氏而立。牌坊用大理石砌成,镂刻雕花,两柱高耸,飞檐翘角,上掛几个铜铃。虽是简朴,但也庄严。特别是两石柱上镌刻的“九重雨露,三赐经纶,几见人生逢百岁;五代儿孙,一门文武,共扬母德报千秋。”楹联凸显了此坊厚重的历史底蕴。彭氏茶贞生於年,18岁嫁到湖溪王家,相夫教子,五个儿子相继成人。次子金槐年中得丁酉科第二名武举人,年四子保仁又中得己未恩科举人。声震偏僻的山村。彭老太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年,太平天国兵犯宜丰,老太太以传统的忠孝思想教育儿子,并拿出私房积蓄,要儿子王保仁招募义勇军,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仁等兄弟,尊母命率领乡勇,协助官兵转战南北,抗击太平军。因战功授广东温原知县。年,老太太寿享百岁而殁。为表彰她的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朝廷三次下旨,赐银给帑,恩准兴建百岁坊,以志永久纪念。可惜此坊于文革时期拆毁。(此图是王氏族谱原始画图)

从牌坊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中,我们要学习宣传先辈贤达们好学上进、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勇为担当、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学习弘扬他们敬业乐群、求同存异、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仁爱谦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学习传承他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勤政为民、忠诚守信、孝悌正义、礼义廉耻的优秀品德。以弥补逐渐缺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向上向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若能达此目的,则是此文之所望也!

图9:潭山店上村刘氏的孝子寺门牌坊(古代)

图10:新庄筠山村周氏祠堂门牌坊(古代)

图11:年新建的潭山店上村牌坊

图12:潭山龙岗村牌坊(现代)

图13:新昌镇(原敖桥)良冈村牌坊(现代)

图14:澄塘曲水毛家村牌坊(现代)

图15:天宝草坪村牌坊(现代)

图16:棠浦镇稻香村蒲溪“金星聚秀”坊(明早期)

位于稻香村蒲溪组,门楼砖石结构,始建于明早期,长11.5米、高5米,明洪武初年,蒲溪(蒲坑)基祖刘惠六由上高竹溪迁此立宅,数传后刘氏合族立祠建门楼,迄今已近六百年。清乾隆间,门楼有所改移,坐向转对笔峰,并在后山人工堆土成圆(金星)以增形胜,故额之日“金星聚秀”。蒲溪门楼,为全县主体保存完好的明代砖石门楼之一;而墙体上保留的对联“九重厚澤從天迓,三錫洪恩指日來”,是全县已知最古老的壁书墨迹。它对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和雕刻有一定的价值。

图17:棠浦镇稻香村蒲溪“旭日坊”坊(现代)

棠浦镇稻香村蒲溪自然村是彭城刘氏古聚落,生态良好,属省级乡村森林公园,人文特色以打造汉风文化为主,蒲溪大桥、仰月亭、明月亭、松英亭、慈恩桥等处处都呈现了汉风特色。

图18:新昌镇大塘村“大塘古村”牌坊(现代)

大塘村为漆氏千年古聚落,唐朝中期,大塘基祖漆雄携弟漆郁(宜丰第一个翰林)在此立宅,后裔播迁湘、鄂、渝、川、贵、桂、苏、皖及本省各地,为江南漆氏主要发源地之一。大塘以万年红色砂砾岩壶穴群、陶渊明桂林寺、乾隆长卷式石雕栏“三奇”闻名。

END

▍来源:胡仁平的美篇宜丰在线征稿启事:

?“宜丰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