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中央3月拍賣東瀛聚珍萬象澄澈寸巢庵

東瀛聚珍萬象澄澈

寸巢庵珍藏中國書畫精品

日本作為「私人美術館大國」之稱由來極早,儘管日本國土面積小,但在美術館建設方面卻可謂是世界知名,即使是私人美術館,甚至都比某些歐洲國立美術館管理規範,館藏更不容小覷。尤其是中國書畫,更是以系統性和學術性而著名。尤其是中國古美術,如中國書畫,隨著第一次古東渡潮來到一水之隔的日本,自此便佔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日本被學術界公認為研究唐宋元繪畫的重要根據地之一。

本次為諸位推介的寸巢庵小川忠壽先生所藏書畫,多來源于重要收藏家族,以及靜嘉先生·茶道名人、須磨彌吉郎、容安齋等藏家之舊藏。這些作品中涵蓋高古至明清書畫作品二十二件,僅觀王鐸(-)臨晉唐諸家帖冊、翁方綱(-)行書書論、戴熙(-)山水冊、石濤(-)壽比南山圖、八大山人(-)松鹿圖、蘇過(傳,-)竹鴉圖等,可見名家眾多,尤其其中王鐸墨寶之精,更是後人習學之圭臬。寸巢庵其所藏這些漂洋過海而來的作品,不僅涵蓋明清書畫精妙之品,對後學而言,影響了日本藝術的創作,還影響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寸巢庵小川忠壽先生,不但是當代有名的中國美術收藏家,同時也是在日業內有名的古茶道具鑑定家,東京美術俱樂部前理事。在當代中日書畫鑒藏史上,寸巢庵是一位不容忽視的人物,其中國書畫收藏不僅數量大、品種多,更是多精良之作。遺憾的是,寸巢庵先生在收藏界上極為低調,知其者僅是業界人士。他獨具慧眼,善於鑑定研究,其眼光獲得了海內外收藏家及學界、業界的高度評價。更是熱衷於中日文化交流、曾多次為了推廣東方禪畫,在日本和中國兩地來往盡心盡力,更是多次以自己在業界的號召力,親力親為出面接受採訪,大談中日文化語境下的禪畫的前世今生,對人文藝術發展的影響。而能以如此高水準和高專業性地侃侃而談,和他收藏歷程關係密切。

他之所以收藏了眾多繪畫,源於他對這些藝術品赤誠的熱愛以及不遺餘力的收集之外,還在於他修行的過程中——寸巢庵先生對古美術古文化的熱愛,在從小周圍環境的薰陶下,於昭和四十年()開始了在古美術業界的修行,這一路走來長達十年之久,在第十一年後,修行歸來的寸巢庵先生,在昭和五十一年(),建立了自己的古美術店,自此開始對古茶道具、東方古畫、中國古美術的鑑定、經營,逾五十年之久。

今春得蒙寸巢庵先生的信賴,將所藏生貨珍品流轉,其所藏之豐、之精良令敝社大開眼界,對收藏界而言亦是大好之機,可寶藏之。

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臨晋唐諸家帖册

王鐸一生臨帖眾多,不同年齡段有不同形式呈現,而此冊足見其壯年神韻,長袖當舞,筆走龍蛇。落款見「己卯」,自言「王鐸年四十以上筆」,即崇禎十二年公元年,四十八歲正值壯年,手上筆下功夫精到,雖未至人書俱老,但亦已爐火純青,所書揮灑自如,任意縱橫,尺紙之間,如千里原野,一任馳騁。

Lot

王鐸(-)臨晉唐諸家帖冊

己卯()年作

水墨綾本冊頁

約23.1×13cm約0.3平尺(19開37頁)

來源:寸巢庵珍藏中國書畫

HKD1,,-2,,

RMB1,,-2,,

JPY26,,-36,,

本冊含十九開,其中含唐太宗帖、陳永陽王陳伯智帖、晉黃門郎王徽之帖、晉劉環帖、晉王坦之帖、晉王渙之書、晉王操之帖、宋特進王曇帖、王羲之帖、漢張芝帖等名帖,王鐸臨帖眾多,且扇面、冊頁類之臨帖,更尊古意,得古人氣格,甚至單字大小與所臨版本也相當,錢謙益就王鐸臨帖曾言「如燈取影,不失毫髮」,故而可見本冊中數帖與其名臨帖《瓊蕊廬帖》相近,可資對比。冊內藏印燦然,其中知名藏家見王廷寶、王士祿、程邃、曹溶等二十多人,可見其筆墨得鑑藏家文人書者後學甚贊。

左:本拍品

右:《瓊蕊廬帖》局部《張芝帖》

內見同時期名人藏印,亦有可能是王鐸在現場創作,而有友人旁觀且鈐下藏印。而事後再從這些筆墨中再集裱成冊,最後一頁中,王鐸言為四十以上書,應是言明這些墨寶乃其四十歲以上不同時期所書。在一些特定的應酬場合中,圍觀的友人構成了獨特的環境,身臨其境,王鐸的表演情緒空前高漲,發揮出非凡的「造勢」才能,他通過對種種視覺元素的反差運用,製造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以饜足觀眾對於作品形式的心理預期。

燦然朱印中可知不少名藏家王廷寶、王士祿、程邃、曹溶等二十多人,除名藏家外,更不乏同時代官場好友:

王廷寶清代名藏家,康熙七年()王廷寶從吳其貞手上購入《剩山圖》等古畫二十四幅,合裝成册。

曹溶(-),字秋岳,一字潔躬,亦作鑒躬,號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崇禎十年進士,官御史。畢自嚴(-),字景曾,號白陽老人,曾任明末戶部尚書,著有《石隱園藏稿》。“振衣閣”是其父畢自嚴的藏書處,他曾聘請文學家蒲松齡在他家擔任私塾先生30餘年。喜讀書,精于鑒賞,在南通州做官時便廣交名流,與江南名士陳維崧、孫枝蔚、杜淩、林茂之等結識,“夜夜名流滿高宴”。

王士祿(-)山東新城人,字子底,號西樵山人。順治九年進士,授萊州府教授,遷國子監助教,擢吏部考功員外郎。以故下獄半年,後得昭雪。

程邃(-)字穆倩,一字朽民,號垢區,又號垢道人,青溪朽民、野全道者、江東布衣,安徽歙縣人,明亡後移居楊州40年,詩書畫印皆精,長于金石考證,收藏甚富,作畫喜用枯筆,開創焦墨作畫先聲。

Lot局部

王颺昌清戊戌進士,山東高密人,康熙九年()任清國子監漢司業。

劉體仁(-),字公勇(原字爲左甬右戈),公恿、公勈,號蒲庵,明末潁川衛(今安徽阜陽阜南縣,明設潁川衛,衛所在今阜陽,隸屬河南都指揮使司,軍籍,世襲)人。

胡大定(清),清初平凉名門胡氏,父胡廷佐、胡大定皆出仕爲官,都官至五品,且其家與周邊名門大族多有姻親關係,尤其是與封疆大吏慕天顔家族兩代聯姻。清順治十五年()進士,兵部員外郎,平凉人。

方亨咸(清),字吉偶、吉儒,號邵村、邵村,南京安慶府桐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方拱乾之子、方玄成之弟、方章鉞之兄。順治丙戌舉人。順治四年,登進士,授刑部浙江清吏司員外郎、後升任刑部郎中,順治十五年,任陝西道監察御史。

Lot局部

方拱乾(-),名若策,字肅之,號坦庵,江南桐城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詩人、學者。

戴玉縉(清),福建道監察御史。

吳正治(-)字當世,號賡庵,湖廣武昌府江夏縣(今湖北省武漢市)人,籍貫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清朝大臣。順治六年(年)進士,爲翰林院編修。歷任道員、按察使、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康熙二十一年(年)十月,爲武英殿大學士,作爲《重修清太祖實錄》《三朝聖訓》《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平定三逆方略》總裁官。

李昌垣(清)字長文,順天府宛平縣人。清初政治人物。李昌垣于順治四年(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十九名進士。選庶吉士,因滿文不合格,被改外用。後官至侍讀學士。

Lot局部

張天植(清)字次先,號蘧林,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順治六年(年)進士第三名(探花),爲翰林院編修。依附寧完我,官至禮部右侍郎。

胡在恪(清)號念蒿,清朝政治人物,湖廣江陵人。進士出身。順治五年(年)戊子科湖廣鄉試解元。順治十二年(年),登乙未科進士,歷任江西鹽道。

劉藻(-?)初名玉麟,字麟兆,山東巨野人。康熙四十年出生山東省巨野縣萬豐鎮。曾任觀城教諭。官四川通判。乾隆元年(年),山東巡撫岳浚推薦詔試博學鴻詞。累遷左僉都御史。特旨改名爲劉藻,字贏海,號蘇村。疏請停减圓明園工程。

許師六(清),江蘇江都人許承家,字師六,號來庵、獵微閣。他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著《獵微閣詩集》。

方孝標(-?),原名玄成,字孝標,爲避康熙帝玄燁諱,以字行。安徽桐城人,清代政治人物。明萬曆四十五年(年)生,清順治六年(年)進士。早年在雲南追隨吳三桂,三藩之亂前降清,曾任內弘文院侍讀學士,人稱方學士。方孝標撰寫《滇黔紀聞》,尊崇前明年號,戴名世著《南山集》時加以引用。

杜漺(-)字子濂,號湄村。山東省濟南府濱州人,清初官員。杜漺于清順治四年(年)中式丁亥科呂宮榜三甲進士。授直隸真定府(今正定市)推官,改禮科給事中。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工書法,有《湄村全集》。孫廷銓(-)初名廷鉉,字枚先,山東益都(今山東博山)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降清後,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少保、秘書院大學士,卒謚文定。著有《南征紀略》、《顔山雜記》、《漢史億》、《琴譜指法省文》等。

Lot局部

孫廷銓(-)初名廷鉉,字枚先,山東益都(今山東博山)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降清後,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少保、秘書院大學士,卒謚文定。著有《南征紀略》、《顔山雜記》、《漢史億》、《琴譜指法省文》等。程光禋(清),清進士知石門縣事知縣(清順治浙江舉人)。

吳國龍(-)字玉騧,號亦岩。明末與長兄國鼎同榜為崇禎十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入清後,任監察御史,禮科掌印給事中。全椒(今安徽省滁州市)人,乃吳敬梓的曾伯祖。

吳雯清(清),廣西潯州府推官,文林郎,行人司司副,前江南道監察御史。

Lot局部

在正統史冊上,王鐸在其中雖乏讚美字眼。雖沒有「青史」的讚美,「青史」卻無法阻止同時代人對王鐸墨跡的熱愛——王鐸同年代文人宋起鳳,於《稗說》卷二《胡叟祛狐》一節記善祛狐之市井老叟,亦欲「乞孟津王公扇頭一詩爲玩」;王鐸友人彭而述嘗為他《擬山園選集》作序,亦曾記之「四十年來,薦紳士大夫罘罳綺疏無先生一字,則以為其人鄙不足道。」孟津王公墨跡,人人視為珍襲重寶,不惜重金求之,甚至被視為身份象徵,沒有收藏一件便是「鄙不足道」之人。至現當代,啓功曾以倪雲林贊王蒙之句「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實是當之無愧。年10月,村上三島帶領衆多弟子前往王鐸故居朝聖,在此前的日本,從清代至民國期間,早已存在眾多的王鐸墨蹟崇拜者,這就是王鐸墨蹟流傳到日本的數量極多的原因,對於王鐸之書,近代東瀛書壇曾有「後王(鐸)勝前王(羲之)」之說。正是這樣的背景下,此冊被王鐸的愛好者們迎來了東瀛。

幾經流轉,是冊墨寶最終流傳至日本。被日本當代名藏家寸巢庵所寶藏,寸巢庵小川忠壽先生,不但是當代有名的中國美術收藏家,同時也是在日業內有名的古茶道具鑑定家,東京美術俱樂部前理事。在當代中日書畫鑒藏史上,寸巢庵是一位不容忽視的人物,其中國書畫收藏不僅數量大、品種多,更是多精良之作。他獨具慧眼,善於鑑定研究,其眼光獲得了海內外收藏家及學界、業界的高度評價。更是熱衷於中日文化交流今日能再次出現,堪可言為藏界之樂事。

Lot

翁方綱(-)行書書論

水墨花箋立軸

.5×76.5cm約11.7平尺

款識:古人論文敏字一則,翁方綱。

鈐印:翁方綱印(白)、覃溪(朱)、復初齋(朱)

蓋上題:翁方綱真筆。

來源:寸巢庵珍藏中國書畫

HKD70,-,

RMB56,-81,

JPY1,,-1,,

作者簡介:翁方綱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

Lot

王鐸(-)行書詩文軸

乙丑()年作

水墨綾本立軸

.5×43.5cm約7.1平尺

文:家南多柿實,可敵橘千頭,枝葉緣溪長,胭脂滿磵秋,放歌驚眾穉,空名付醉眸,金經了自好,可奈哂封侯。

款識:乙丑春,用顏魯公白太傅豪意,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翰林學士(白)

來源:寸巢庵珍藏中國書畫

HKD,-,

RMB,-,

JPY8,,-11,,

作者簡介:王鐸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更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Lot

戴熙(-)山水冊

戊申()年作

水墨紙本五開設色紙本冊頁十開

①25.5×26cm約0.6平尺×10

②31.5×33.5cm約0.9平尺×5

來源:須磨彌吉郎舊藏,寸巢庵遞藏中國書畫

HKD,-1,,

RMB,-,

JPY10,,-14,,

款識:

①戊戌畫冊,曾作此景,似有遠致,遂重寫之。鈐印:戴熙(白)、須磨(朱)

②春夜醉歸,觀詩舲詞有:歸來後燈清月白,殘夢故鄉天。遂作此幁,是春夢盦園也。鈐印:戴熙(白)

③聊假毫楮作壺口之壺。鈐印:戴熙(白)

④別有懷抱。鈐印:戴熙(白)

⑤月夜行海淀,觀西山若滅若沒,真一角李營邱也。鈐印:戴熙(白)

⑥幾日清寒不跨驢,小窗繙我讀殘書,忽聞天際風箏語,如此春光莫負渠。鈐印:戴熙(白)

⑦煙波蕩漾湖山淨,水月蒼茫島宇深。鈐印:戴熙(白)

⑧雨後雲山,但以氣勝,則新趣時出。鈐印:戴熙(白)

⑨曾與湖山汀石交,幾年不到水雲凹,夢中尚記南屏路,第一橋邊柳萬梢。鈐印:戴熙(白)

⑩山樓雲起。畫亦當以才氣論,巨師雄壓千古,要其才氣過人,故非元人可及。戊申正月上元,醇士戴熙並識。鈐印:戴熙(白)

作者簡介:戴熙字醇士(一作蓴溪),號榆庵、松屏,別號鹿牀居士(一作樚牀)、井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官員、畫家。因受奚岡的影響,畫風也接近於“婁東派”。山水多用擦筆,山石以乾墨作皴,然後以濕筆渲染,頗得物象的形象和神髓,世人謂之“蟬翼皴”。

Lot

蘇過(傳)竹鴉圖

水墨紙本立軸

46.5×29.5cm約1.2平尺

題簽:宋蘇過竹鴉圖畫。東坡居士之季子也。

鈐印:奇玩珍寶真贗何哉(朱)

蓋上題:①竹鴉。蘇過筆。②蘇過竹八鳥圖。

來源:寸巢庵珍藏中國書畫

HKD,-,

RMB,-,

JPY2,,-4,,

Lot

八大山人(-)松鹿圖

水墨紙本立軸

.5×43cm約4.5平尺

款識:八大山人。

鈐印:八大山人(白)、何園(朱)

蓋上題:八大山人松鹿圖。依田百川題。

蓋內題:八大山人松鹿圖,觀山人畫數幅,更不能辨真偽也。如此幅風韻骨力兼備,堪無煙火氣,恐真跡哉。堪絕之誤。明治丙申首夏,觀於三松堂南窗下東寧豬瀨恕。鈐

印:瀨恕之印(白)、東寧釣人(朱)、靜嘉(朱)

來源:寸巢庵珍藏中國書畫

HKD,-,

RMB,-,

JPY4,,-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