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果记忆遇见三锡堂贤伉俪,读懂ld

三锡堂贤伉俪

陈平

青果记忆

作者简介:陈平,男,民建会员,曾在青果巷生活居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散文学会副秘书长。

“模范缙绅”赠匾

路锡坤、汪榴珍伉俪是青果巷老居民,曾居住在三锡堂。

三锡堂位于青果巷52弄和天井巷10号,主人姓汪,最为老常州所熟知的是汪赞纶。汪赞纶,字作黼,清光绪年间进士,与康有为同榜。曾任云南河阳县、安徽泾县县令、江苏典业公会会长。年12月,他参与创办民国时期颇有影响的文学社团“苔岑吟社”,被誉为“模范缙绅”。

《毘陵汪作黼先生八十寿言彙录》

汪赞纶是汪榴珍女士的曾祖父,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浓厚的文化氛围,祖父汪霖龙是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首届毕业生,父亲汪修元自幼喜好书画篆刻,写得一手好瘦金体。汪榴珍女士在小学教师岗位退休后,刻苦钻研自学成才,成了一位水墨画家,不少作品为美术馆收藏。

六十年前,我在本市七初中(现常州实验初级中学)读书。那时只要学校里有重大活动,师生们总能在校公告栏上看到一张用毛笔书写的通知,大家除能了解到通知上的全部内容外,还能就此欣赏这幅遒劲严谨的隶书作品;叹为观止之余,马上想起一位面容清俊的语文老师路锡坤。当时的学校,踌躇滿志、饱读诗书的年轻老师不少,师生中书法爱好者也不乏其人,但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隶体者,当属路老师。

路锡坤、汪榴珍伉俪与本文作者(中)

在青果巷三锡堂家中合影

路锡坤老师,祖籍宜兴官林,年生于常州,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如此有功底水平的书法,缘于他早年求学期间曾受教于书法家、原江苏省省立图书馆长蒋吟桥教授,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路锡坤对隶书的钻研从未间断。即便在下放到潥阳农村中学的9年间,他也从没放弃对书法的研究,无论物质生活条件如何艰难困苦,在昏暗草屋停了电的煤油灯下,他仍坚持每天练习创作。有时为了买几张宣纸一瓶好墨,也要乘长途车赶到县城。

调回市区学校工作后,无论单位遇到什么活动,他的书法作品总是被首选,不少书法名家对他的作品也高度评价。著名书法家胡一飞曾专程登门拜访,目睹路锡坤老师身居陋室,他激动异常地说,在这方寸之地你也能成杰作,真乃大家啊,令我佩服之致,当场泼墨笔题下“天井书屋”四字。路老师为人谦和天性开朗,低调随和,尤其退休后胸襟豁达、慷慨热情,“笑对人生”“淡泊致远”是他常馈赠亲朋好友的书法名言,但对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他总是精益求精。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对这位语文教研组长的印象仍然很深,记得每次他来上课,课堂里总是一片谧静,惟听他抑扬顿挫地读书,朗朗示范的教学神情如今记忆犹新,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情景,让我总要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除了没有藤野先生那么黑瘦及无八字须外,彼此相同的是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浓厚的人格魅力。

路锡坤老师(右)向晋陵集团领导介绍汪氏家谱

近年来,慕名拜访者络绎不绝,路锡坤、汪榴珍二老对前来索取作品者,总是热情相待,分文不取。不少旅游胜地、园林牌坊,包括“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里,都能欣赏到二老的书画作品。两位老人家这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善举,恰恰是“诗书传家”的“青果名士”风范的最好体现。

青果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