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会论文57刘良政缙绅艺圣清代六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722/5752.html

文化研究

棋文化研究“4+X”课题

缙绅艺圣:清代六安州徐氏进士兄弟围棋活动研究

刘良政

01研究缘起中国围棋发展史上,清初江淮围棋的兴盛,表现为国手的纷纷涌现、围棋竞技大会的巅峰对决、围棋棋谱的刊印与传播、缙绅仕宦的围棋雅好与频繁互动。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庐州府下的知州六安州,出现驰骋清初弈坛的一流国手周东侯,其与汪汉年的广陵之战,成为中国围棋史上的重要事件。他的棋谱《弈悟》独具特色。于此同时,周东侯的少年棋友,六安州徐致章、徐致觉兄弟,弱冠嗜弈,后又各中进士,在为官仕途上,又各自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在围棋活动上,路径不同,方法各异,却殊途同归,致力于围棋活动与竞赛的参与、组织与传播。兄徐致章在历任地方官员期间,组织召集弈坛名流大家开展棋会,进行棋艺巅峰对决,又为清初重要棋谱《弈墨》作序,阐释围棋理念,传播围棋思想;弟徐致觉绝意仕进,悠游里地,与地方弈家切磋棋艺,并以棋为娱,在其现存的《遁史诗集》诗歌别集中,留下不少涉及日常生活与围棋活动的诗篇。02研究意义本研究以历史文献资料(主要是徐致觉的《遁史诗集》、同治《六安州志》、徐致章《弈墨序》,以及知名的清初文人士大夫诗文别集)的整理、梳理、分析、提炼为基点,通过逻辑论证、比较论证、综合分析,较为全面呈现徐氏进士兄弟围棋活动轨迹,以及在缙绅围棋人物群体中的地位,评估其在清代围棋乃至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地位。基于上述思路,研究徐氏进士兄弟的围棋活动,系统梳理其活动的形式、内容,分析概括阐释其活动意义,评估其在清初围棋发展史上的地位。一是深入梳理六安州徐氏进士兄弟围棋活动,有助于再现清初江淮围棋的一个重镇——六安围棋发展的历史场景,从而丰富中国地域围棋研究空间;二是深入分析徐氏进士兄弟围棋活动形式与内容,有助于进一步解释清初江淮围棋兴盛发展的原因;三是阐释徐氏进士兄弟围棋思想、围棋文化传播,有助于丰富中国围棋思想理论,凝练围棋文化内涵。03徐氏进士兄弟的文化世家、官宦世家研究

自明代后期开始,徐氏家族逐渐兴盛,其祖父为进士,其父重视教育,在传统文化熏陶下,为徐氏兄弟走上雅好围棋道路提供了文化基因。经过检索、查阅,从明到清,徐氏家族,有六代产生过进士。家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大量仕宦经历。这一文化背景、身份地位,为徐氏兄弟的围棋道路选择提供了条件。

经检索同治《六安州志·选举志》,可知明末徐氏家族兴起,在科场中捷报频传。同时,在进一步检索《六安州志》“赠封”“宦绩”“义行”“笃行”后,可知徐氏家族不仅科场上扬名,在宦场上为官清廉、为民排忧解难,深得民心,声誉颇广。同时治家有略,交游甚众,是典型的官宦、文教世家。兹作一一例举:

同治《六安州志》卷二十六“宦绩”云:

徐必进,字镜川,赋质端方,天性仁孝。弱冠登嘉靖丙辰进士,授福州府推官,历礼部二曹郎,出知嘉兴府七载,郡人戴之如神君。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寻告归,好施与,置义田,以赡族里中待举火者百余家。岁饥,捐赀以赈市。经史诸书藏尊经阁,著作甚富。长子守谦,万历辛卯亚魁;孙致章致觉并本朝进士,为名臣。嘉兴三塔寺有五太守祠,必进居一,士民立碑颂德。诗云:“徐公碑石插江头,故老群看尽泪流。论到定时终不易,官于去后复何求。一双白璧凭谁识,半亩青山得自由。试拟襄阳羊叔子,并传遗爱风诸侯。”其去后思如此。

结合同治《六安州志》卷三十九“义行”,可知,徐必进有多子,其中徐守谦是其长子,徐守训是其第五子。徐守训长子为徐致章,次子为徐致觉。徐致章的孙子徐映照,其长子为徐启山,登道光己丑进士。据此,徐氏家族在科场、宦场上,数代登第,为仕宦之家。

在徐氏家族中,徐致章、徐致觉兄弟二人,连中进士,在家族中十分显赫。徐氏进士兄弟生平概况,在同治《六安州志》卷二十六“宦绩”中记载如下:

徐致章,字君斐,号月鹿,诸生,守训子也。与弟致觉俱奇颖。觉以己丑成进士,读书中秘。章乙未登第,时称竞爽。初授工部主事,摧税杭关,兴水利,减商课。招浙东诸生会课湖上,得士如毛奇龄、范光阳、俞陈琛辈,皆胜流也。再权清江浦,专督漕艘,往例营造之费,率中饱于黠胥,行户卤莽,庀工而船亦易敝。致章刻期给发,毫无侵弁,谁人德之。调吏部考功员外郎,清正不阿。年未五十请假归里,竟不就补。亲串知旧有贫乏者,指囷无吝,雅好临池,有书名于时。徐致觉,字先仲,号莘叟。少豪宕,三十成顺治己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甲午典试楚闱,所得士皆名宿。年未强仕,决意退休。士有赝其牍,以干当路者,既而当路者来谒,士人惧露泥首,吐实。致觉笑掖之起,及晤,即称谢以实其事。士人愧而感之,晚年卜宅西山中,布衲竹杖,混迹樵渔间。卒年六十有五,刊行有《遁史诗集》。

由上述两则史料,兄弟二人,哥哥徐致章有名于官场,声誉颇高。弟弟徐致觉登第后,旋即告归,隐于故里。二人所交游的人士不尽相同。徐致章身边集聚了一大批文人雅士,以及由于其对围棋的喜好,门下招聚了一大批弈界名家国手。而徐致觉则是在隐居乡里中,以诗棋酒自娱,结交了士大夫弈人与名家国手。

04徐氏进士兄弟围棋活动分类研究

1.徐致章的围棋活动——棋会与助弈。

徐致章为官后,大力支持围棋活动,器重围棋选手,邀请国手名家来官署对弈(主要有杭州棋会、清江棋会),成为中国围棋史上官宦支持围棋活动的重要案例。徐致章《弈墨序》中集中反映了其围棋经历与活动概况。

余兄弟自弱岁皆嗜弈,驱车都下,如林符卿、许在中未及犯臂,然披其图记,粗能复局。憩辄白门,与诸国手凭轼而观,指不胜屈。……汉年留余家最久,东侯系吾无忌。……余过鸠兹,惜不见吁孺。吁孺之弟来谒,九岁能作云梯仰攻栈道,遂为器重,即今国手,号为书升,童子者也。……亥春,余督榷杭关,汉年来,东侯、大有、仲容亦来,与诸国手夹酅而阵,旌摩旗荡,先后合局,为版行纸贵。……兹来清江,值缙绅艺圣能铜盘牛耳,招徕方技。……窃观书升与心雪名藏兔苑,已鞭鞅齐驱矣,自古孰有绮齿如此垂光简册者哉!……

据此,徐致章作为一名官员,首先是自幼喜好围棋;其次在为官任上,组织了两次大型围棋活动,以为杭州围棋大会、一为清江围棋大会,当时名家国手云集而来,登坛对垒,堪为围棋盛事。再次是对皖籍弈家姚书升的提携与褒扬。

2.徐致觉的围棋活动——对弈与交友

其外弟潘彬所撰的《徐莘叟太史公传》云:“公学殖华赡,文章辞赋俪于古之作者,行草书法飞动有意态。围棋称第二品,于荐绅中可擅国手,然皆雅不欲见长,而独爱称诗。”徐致觉多才多艺,擅长诗歌书法围棋。围棋第二品,在文人士大夫中棋艺颇高。其诗歌著作有《遁史诗集》。该集中有记述其与当时国手交往的诗篇。

惯骂何知程若李,灌夫不怕敌来临。相看危坐孤如鹤,静听当枰细似琴。善说仪秦舌在手,真空色相眼观心。分明黑白朝朝见,处世方从此内寻。——《赠汪汉年国手一则以戏一则以箴》

奇货经营曾未见,苑生贵贱不须工。桃椎岂识人间语,伯始原来万事通。饱历山川无限胜,捷收棋局一时功。毗陵学士名心少,小大逍遥调亦同。——《赠程仲容山人》

新倾一醆似鹅黄,年少人扶老兴狂。剧饮分曹呼稚子,添衣送月过长廊。昨宵度曲今宵赋,日里棋枰夜里觞。春去漫嗟花梦杳,樽前定有几枝香。——《初夏同方处厚汪珞公程仲容园亭即席》

前二首分别赠送给汪汉年和程仲容的,两人均为徽州弈家,是国手。诗中将围棋与处世、人生结合起来,规劝两位国手能够将围棋思想运用到处世中,体悟围棋的休闲价值。而第三首,则是记述了徐致觉与众国手在一起饮酒、对弈的事迹。地点就在自己的私园——园亭中,反映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招弈的围棋活动。

此外,观弈是弈家围棋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徐致觉作有《观弈》诗一首,其云:昼日沉沉看弈棋,仲宣原不系神思。相持憨意人都忘,一着先机我自为。满院飞花啼布谷,空梁燕语醸酴醾。目挑口诵还行脚,定觅余工补课诗。这既写出了观弈者的心理,也反映了观弈耽误学诗的事实。

徐致觉的围棋活动,从其诗文记载看,还有“迟速到茅檐,依然一枰醉”(卷一《风雨道中即事》)“霎看云散冰轮现,好把兴衰付一枰”(卷四《又和洛公》)。

其诗作中关于其围棋活动的记载有这样几首:

卷六《放棹赴左文子范之约归来作诗记之得二首》其一有云:“一床松火千峰黛,半局棋枰十里舟”;卷八《清江浦除夜二首》其一有云:“更趁鸽原乐,棋枰共酒醵。”卷八《山庄》云:“聚林遥涧隔,深筑一丘眠。匝砌云拖水,终年月在烟。翠摇三径竹,寒落半边蝉。晡日催残局,回头鹿下巅。”卷八《归途自述二首》其一有云:“不可方舟处,棋枰亦破愁。”卷九《题次宇山墅小景》云:“曲几印烟坳,门开对鸟巢。原出低远涧,鸡犬散平郊。春近茶香入,峰斜竹翠交。客来频赌墅,荐酒有山殽。”

(以上诗文引自徐致觉《遁史诗集》,民国安徽通志馆抄本)

清初文人孙枝蔚的一首赠别诗,最能概括徐致觉的围棋活动。其诗《送徐莘叟归故山》云:

不曾致仕有渔矶,此去家山食旧薇。却胜王侯饯疏广,琴师弈友送君归。

也就是说,反映徐致觉围棋活动的诗歌,当为围棋诗歌史上的重要内容,延续了中国文人士大夫雅好围棋及其围棋诗歌创作的传统。围棋成为文人士大夫休闲生活的方式之一。同时,从地域文化看,徐致觉在家乡的围棋活动,应该成为地域文化史记述内容。05徐致章《弈墨序》研究

1.棋谱《弈墨》及《弈墨序》概况

《弈墨》是清代淮安李子燮收集,扬州棋手季心雪精选百局并加以评注的一部实战对局谱。标名弈墨,意为弈中准绳。所选百局均为明末清初江淮地区著名国手对局。《弈墨》刊行后,王燮、徐致章、王国泰,还有佚名者为其撰写序文。讨论徐致章的《弈墨序》要对其他三篇序文进行比较和释读,这样方可进一步评估该篇序文的价值与意义。

王燮的《弈墨序》把明清鼎革之际,江淮地区围棋兴盛图景予以勾勒,堪为围棋史上的经典史料。从记录围棋史看,一为叙述围棋活动的文字,二为记录对局谱。王燮参与了当时的知名棋手季心雪对江淮名手对局谱的记录与刊印。同时他认为,只有完整的对局谱才可以流传久远,也能从中窥见高手对局中机锋相对与机智应变,其参考借鉴价值高。显然,这是对宋明以来注重定式、死活等棋谱记录形式的嬗变。

王国泰的《弈墨序》则是从围棋哲学的角度,对《弈墨》中所记录的对局谱进行评价。他以兵喻棋,认为这些对局推陈出新、奇不伤正、正不离奇,为千秋不易之谱。而佚名的《弈墨序》则从道家学说中推论出“用弈之道,柔以制刚,弱以制强”的弈学思想。

徐致章的《弈墨序》与王夑《弈墨序》、王国泰《弈墨序》以及《弈墨后序》有明显不同。该序摒弃了传统的棋谱序文的写作套路,以汉代“答难体”文体模式,记述围棋人物、事件,阐述围棋思想。

2.徐致章《弈墨序》的写作范式、围棋思想、史料价值

该序关于士大夫学习围棋,追求棋艺,提出了“三难不难”理论,通过对时下围棋发展现状的分析,否定了认为缙绅士大夫学习围棋棋艺提高难、棋谱棋技创新难、相互提携难等传统思维定势。

关于缙绅士大夫棋艺提高难。徐致章首先以个人习弈观弈经历驳斥了“士大夫好弈易,知弈难”。他曾学习晚明清初弈家林符卿、许在中棋谱,能够掩谱复局;后来在白门(今南京)目睹众国手对局,其中汪汉年、周东侯两位国手,是当时围棋界的翘楚。而且徽州围棋国手汪汉年,长期寄寓其门下,周东侯又是其少小无忌。因此,以徐致章的经历看,缙绅士大夫知弈并不难,关键要研习棋谱,参观对局实战,结交弈人。

关于弈人提携难。徐致章在鸠兹(今属安徽芜湖)期间,清初围棋名手姚吁孺的弟弟姚书升前来谒见。姚书升九岁时便能够谈论围棋之道,得到器重。后来,十五岁的姚书升能与季心雪这样的国手相颉颃,并参加了清江围棋大会,与众多国手对局。这与其不拘一格提携弈人有关。因此这是对围棋界相互推挽难现象的否定。

关于棋谱棋技创新难。徐致章通过李子燮整理名家国手新式对局棋谱,以及当时名家国手弈会时实战谱的记录,说明围棋界新式棋谱的变化与创新;通过认真细心观看季心雪与姚书升的对局谱,发现名家国手棋技的新变,特别是对姚书升弈技能够超越前人,予以高度褒扬。于此,徐致章说“孰谓弈不可标新领异而拘泥古法者耶”?

由上对“三难”的批驳,徐致章以《论语》中“才难,不其然乎”作结语。可见,徐致章对围棋人才的重视。

此外,该序提及到清初弈家有十余位,尤其对清初围棋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对皖籍弈家汪汉年、周东侯,尤其是其兄弟二人与皖籍弈家姚书升、姚吁孺等交往及其棋艺水平变化的记载,是清初围棋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06结语

徐氏进士兄弟对清初围棋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以棋会的形式为一大批名家国手提供了交流棋艺的平台,推动了围棋技术的发展;以招徕弈人,褒扬弈人,邀弈对弈,助力了弈人的成长;营造了江淮地区以及家乡围棋的发展氛围,使之成为清初围棋重要阵地。

声明:本文为峰会年棋文化研究“4+x”课题征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