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顶露营坐观落日露天电影篝火晚会是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任远

傍晚7时,在石峰区汪家岭,当天边的云层慢慢靠拢,遮住落日红扑扑的半边脸。慕名而来的游客陆续集结,在这个乡间山顶露营基地里,登上山顶,打卡长株潭三市交界处的落日余晖。同一时刻,数十公里外的醴陵市沩山镇泉水村,夜排档的啤酒、烧烤已上桌,乡间的烟火气在游客的推杯换盏间被点燃。

原本入夜就漆黑寂静的小村,如今也逐渐成了游客涌入的“不夜村”,越来越多以“夜”为时间节点的乡村经营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乡村之夜以独特魅力留住习惯城市夜生活的外来客,夜经济与当下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怎样融合发展?记者走进一些乡村,看到美丽经济的一条新路正在生长。

▲人们在夜色中享用露营美食。受访者/供图

露营,散布在乡村里的夜经济

与三五好友一起,手捧咖啡,围坐在篝火旁,仰望星空……这样轻松惬意的田园生活,点亮了不少乡村的夜经济。

在渌口区南洲镇,有着20多年户外经历的贺泽剑搭起帐篷,建立了特色露营基地。

“与过去‘一张行军床、一个简易帐篷’的传统露营不同,我们提倡的是风格露营。”说起基地,贺泽剑打开了话闸子,“它像是在户外安了一个临时的家,人们按照自己的审美将帐篷装饰成不同的风格,或清新,或现代,或复古。”

基地就像一个小社会。人们行至于此,抛开世俗中的利益纠葛,亲近自然,共享这里的美好生活。

基地配有西餐大厨,为游客们提供美味的西式餐饮。每晚元左右的帐篷费用,基本能被消费者接受。

白天,以家庭、好友为单位的游客,在基地附近爬山、戏水。到了晚上,暮色降临,众人围坐一团,顶着星光,喝酒聊天,好不自在。基地还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吸引人们前往。

同样做起了乡村夜生意的,还有80后青年——果子、青择和佳邑。

石峰区汪家岭,海拔米,周边再无更高的山峰,视线直穿长株潭三市。尤其到了晚上微风徐徐,气温比城区低了好几摄氏度,还没有蚊虫,特别适合打卡休闲。

三位年轻人看中这里的地理优势,和当地一家滑翔伞基地签订协议,开发山顶经济的“下半场”。

白天,这里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人们滑翔天际,体验不一样的运动;夜里,果子等人在铺满草皮的山顶布置灯线、摆上桌椅板凳,打造出一个小型夜间露营基地。

当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如同银河在远处流淌。预定的游客陆续抵达,欢快的音乐响起,啤酒饮料上桌,氛围很快被调动起来。这个曾经一入夜便沉寂荒凉的山村,如今被乡村夜经济点亮,成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

露营基地的火爆程度,超出了经营者的预料。“临时上山的散客,我们根本没法接待,周末不提前预订,更是一桌难求。”青择告诉记者,山顶露营做的大多是回头生意,在炎热的夏夜到山顶吹吹大自然的凉风,成为许多上班族的夜间选择。

还有不少企业和单位将团建活动设置于此,让露营基地迎来更多商业机会。

▲人们在夜色中享用露营美食。受访者/供图

民宿里的“夜生活”

山顶露营、落日打卡……独特的经营形态聚集人气,催生出乡村“夜经济”。记者在走访发现,这些夜游形态基本可归于“玩”“美”“食”“宿”四种形式,它们多依赖于乡村的原有优势,如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等。

泉水村便是如此。

九山半水半分田,塑造了泉水村秀美的自然风光。

加上脱贫助力,村里的破烂路得以拓宽成平整的沥青路,还装上了盏路灯。村里17.5公里的电线完成改造,更换3台变压器,家家变得明亮起来。原本乏人问津的山垄、小溪、竹林、茶园、田野,也有了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感。

冲着这份“氛围感”,5年前,“85后”田利军回了村里,请设计师耗时3年进行打造,在保留荒废老屋白墙的基础上,将农宅改造成精致的民宿“有舍”,安放于绿水青山之中。房间都开了全景落地窗,往外看就像一幅随四季变化的山景油画。

始于颜值,终于情怀。

开业至今,每到节假日,这栋民宿都住满了游客,或听蛙声鸟鸣,或溪涧嬉戏。唯一不同的是,乡村的“夜生活”也在逐渐变得丰富。

乡村旅游早已是大势所趋,但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让“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模式已很难满足游客需求,田利军也感受到了相似的痛点。为此,在田利军的“有舍”民宿里,露天电影、烧烤甚至篝火晚会成为乡村“夜消费”的新形式。

事实上,点亮乡村之夜,将城市里特有的夜间休闲引入乡村,天元区的悠移庄园早就进行了夜经济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

几年前,庄园里开设了株洲首家汽车电影院,市民可以把汽车开进电影院,坐在车里看最新大片,既能领略乡间美好,又能体验丰富“夜生活”。

“最近因为疫情影响,电影院暂时歇业了,但庄园里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悠移庄园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悠移庄园的一处大草坪变成“营火部落”,盛夏的夜晚,游客们在那里露营、喝酒、撸串、看星星,一个都不耽误,很是热闹。

“我们还准备打造一个露天酒吧,这样游客晚上也可以撸串、蹦迪、喝酒,乡村夜生活也可以很摇滚。”该负责人表示。

▲悠移庄园里的“营火部落”点亮乡村。受访者/供图

乡村“夜经济”的可能性?

夜经济,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红火着,热闹着。

曾有机构调查,中国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夜间淘宝网购占全天消费比例超36%,盒马鲜生、口碑、饿了么等带动夜间餐饮消费增长。美团外卖夜间消费在全天消费中的占比高达35.7%。

夜经济全面崛起,20岁至29岁是夜消费的核心人群。很多城市甚至提出了“24小时全经济”的概念。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夜经济不再局限于城市,从城市走向农村。它们凭借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拉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夜生活已经不是城市的独特风景。”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美丽乡村建设后,各地充分发挥现有乡土资源,是乡村夜经济萌发的最初动因。这也是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一种途径。

不过,带动乡村夜经济,能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

“不少乡村露营基地周边的硬件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夜经济的发展。”一位露营基地经营者向记者坦言,营地周围的路面没有硬化,夜里没有路灯,电进不来,基地的空调无法开启,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同样需要提升的还有村民的经营意识。

“在长沙县、浏阳等地,我们也经营了类似的露营基地。当地村民的支持力度,比株洲要大得多。株洲本地一些村庄虽然不反对搞夜经济,但他们确实在经营理念上还是落后了些许。”上述经营者说道。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长沙县、浏阳等地的营地周边,当地村民做起了餐饮、住宿生意,游客们从基地游玩出来,吃点当地的乡里饭菜,一些住不惯帐篷的市民可以找一处旅馆住一宿。还有些村民在不远处开起了沙滩车,山上建起游步道,让营地的旅游元素丰富起来。

点亮乡村之夜,将城市里特有的夜间休闲引入乡村,如何让寂静的乡村更加轻松地接纳?未来的乡村夜经济又该如何发力?

“要尽量做成规模。”在田利军看来,如果只有一两家民宿这样做,还是太过于势单力薄,如果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几家农家乐都能够共同打造一个“夜市”,这样夜经济的氛围感就出来了,夜市里面可以赏玩农家编织物、农家夜宵小吃等等。

还要发挥乡村的文化潜力。“有些村有演绎皮影戏、花鼓戏的传统,这些传统文化可以重新搬上舞台,打造一台乡村文化剧场,甚至组织一场乡村音乐会都无不可。”田利军说。

本地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力度。“有些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将单位的团建设在乡村夜经济的发展之地,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吸引更多城里人去乡村夜游打卡。”贺泽剑表示,还有些地方还会依托当地的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