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包敦远
李女士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等着看天气预报,儿子嫌老妈太“OUT”,说手机才方便,天气预报软件有很多。
这一次李女士较了真,她让儿子、媳妇都把手机拿过来,放到桌上一对比,都傻眼了。
三部手机分别是苹果、华为和小米,苹果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显示12月5日晴间多云,摄氏2至10度;华为手机上显示的是多云,摄氏0至11度;而小米手机则显示为晴,摄氏4至11度。
面对三部手机不同软件预报出的三个结果,李女士问儿子,她到底该相信哪一个?
与李女士同样困惑的人有不少,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原来,苹果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数据来源于“雅虎天气”国际网站。
这家面向全球的综合类天气信息查询网站,其发布中国城市天气预报的数据,与我国官方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在时间和精度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而安卓系统的华为和小米则一致使用了我国官方气象信息发布源——“中国天气网”的数据。
来源一样,为什么显示结果不同?
业内人士华先生告诉记者,两款手机使用的软件更新频率不同,可能造成气象数据会有一定的差异。随后,记者进行了一番测试,同时更新两部安卓手机上的天气信息,结果气温变得一致了。
华先生说,如果手机处于“脱网”状态,长时间没有使用wifi或上网流量,天气预报软件也无法及时获得数据更新,用户接收的信息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如果要获得准确的气象数据,最好先数据更新。
其实,我国对气象信息的预报和发布有严格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
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违者除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外,还将被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据了解,年《气象法》修订前,手机天气预报领域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一些软件企业采取编写“机器人”程序,从媒体版面上自动搜索天气预报信息,整合后重新发布,容易出现漏采、漏报等情况。
为避免错误信息产生不良影响,国家气象部门统一制作和发布全国超过个县级以上城市的7天天气预报信息。据“中国天气通”这个官方天气预报APP监测,市面上流行的手机“天气预报”软件中,近9成使用了正确的官方数据。
但由于手机软件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预置软件,天气信息采取“全球性”采集和发布方式,但这并非我国官方认定的天气预报信息来源。不过,从法律层面说,由于类似软件并不宣称自己属于“天气预报”性质,因此不能简单认定其违反了我国法律。
气象专家建议:公众在境内需要通过手机查询天气预报信息,除使用“中国天气通”这一官方手机软件,诸如华为、小米、酷派等品牌预装的天气软件,数据来源也均属官方。而用户若自行安装其他天气软件,不妨留意软件内部页面或产品说明页面中的“信息来源”项。
(综合新华网、中国气象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