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阳往事兴盛于毛竹,衰败于战乱,如今却成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引言缙云,地处于浙中偏南的括苍山区,境内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有数不尽的古迹,也有说不完的往事。今天,让我们走进缙云下的一座千年村庄,解读一段淹没百年的尘封历史。缙云民居缙云县民居,过去由于贫穷,几乎都由泥土夯筑和山岩、乱石堆砌而成,即使在缙云县城内和壶镇、新建等重镇也不例外。现如今保存下来的岩下村,便是一座全部由乱石堆砌而成的村庄。如果这当中偶有一两栋用青砖建造,马头耸立,显得格外醒目,那一定是旧时官宦财主之家。但是,如果我们从西乡重镇新建溯溪而上,经过韩畈后,有一座高高的大石桥横跨溪上。透过五孔圆形桥洞,但见桥后一带,柳绿如茵,人头攒动。当徒步登上大桥顶部,一眼望去,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这村的房屋大多用青砖砌筑,泥土建造的房屋却相对偏少。这就是缙云远近闻名、富甲一邑的河阳村。河阳民居河阳,“烟灶八百,人口三千”,为吴越王钱镠掌书记朱清源、朱清渊的发祥地。一千多年来,河阳人耕读传家,务农经商,真可谓是人才辈出。河阳先祖们参照江南各地的风格,将自己的民居改造为厅堂楼层结构,层面双批,四周为青砖砌筑。各家之间,以弄堂,封火山墙,马头墙分隔,弄堂两端设有双批小厅,呈封闭式。小青瓦、马头墙、白粉墙,加上桅杆林立,呈现出清新、豪华的外观。民居特色受到不同时期风格的影响,清初低矮古朴、康乾时期高大华丽、清末简朴粗犷,民国则西化纤巧。河阳古建筑群气势恢宏,建造于封建时代晚期,充分展现了明清家族制度和儒家伦理文化,是缙云县传统民居群落的最高形式。从整体建筑特色来看,河阳民居吸取了江南温州、杭州、徽州、苏州等地建筑的优秀成分,外观讲究气势恢宏,内部追求舒适实用。河阳民居居凿而简,雕而精,体现精明简练、和谐高雅的风格,具有很高的人文研究和观赏价值。河阳朱氏家族建造如此高规格的建筑群,需要有雄厚的财富。这些建造者的财富又是从何处得来的呢?缙云河阳村一带盛产毛竹,从明朝开始,当地便逐渐开始用毛竹进行造纸,俗称“山里纸”,也被称为土纸。根据河阳《朱氏族谱》记载,河阳建筑群的主要建造者便是清朝中后期的朱瑛家族。朱瑛是个很有眼光的财主,他认为用毛竹造纸进行销售必然会获得极大的利润。于是,他联合附近村庄的有识之士,辅以姻亲和朋友关系为纽带,不断兼并周围的上好毛竹。朱瑛以及他的后代利用雄厚资金,逐步垄断研制土纸,雇佣村民就地开办纸铺,进行土纸生产,然后统一运到永康、金华、杭州甚至苏州等大中型城市开店进行销售,同时进入印染业,从而使得朱瑛家族的财富迅速膨胀起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富豪。河阳地理位置特殊,处于缙云县西北钱塘江水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与永康、金华接壤。如果外出从事贸易,必须北上去浙江重镇金华兰溪,然后从兰溪再转水运沿七里泷,富春江去杭州或苏州。兰溪,是浙江省中西部重要的水陆码头。兰溪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华,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之美誉,更有“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的俗称。朱瑛以及他的后代在兰溪货运繁忙,数量多,时间一长,兰溪西门城墙沿兰江的码头就以“朱家”相称。清光绪《兰溪县志》中就有“朱家码头”之名。在这近百年的时间内,朱氏家族积累了巨额财富。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咸丰年间,河阳逐渐形成了庄园式民居建筑群的基本框架。战火纷飞,河阳发展受阻清朝末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全国。咸丰年间,太平军已经占据两江大部分区域。太平军为了筹款,往往以纵火烧毁民居进行相逼。河阳村作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自然是太平军设法筹款的主要目标。当太平军进入河阳后,为了保护这庞大的建筑群,河阳村民朱坤崇挺身而出,与当时的太平军首领签署条约,答应捐银三十万。朱坤崇仗义疏财的行为,不但保住了自己家族的民居,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使得这座古建筑群得以留存于世。关于这段历史,在民国年间缙云编排的《长毛山歌》中就有记载:“七月大反剪苓花,西乡河阳好人家;坤崇赠银三十万,许多长毛笑呵呵。”战乱使得河阳朱氏失去了在苏、杭等城市中的垄断市场,各大纸铺也纷纷受到打击,河阳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但是河阳朱氏在百余年的创业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商业风气。等到时局逐渐稳定,更多河阳的有志之士前赴后继,使得发展一度受阻的河阳朱氏家族残而不破,损而不倒。总结始于康乾盛世中的河阳朱氏家族,在保有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兼并竹山,通过姻亲朋友关系,联合附近地区的有识之士开办纸铺,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与此同时,远赴周边的各中大型城市建立销售渠道,同时进军印染业,使得自己的财富迅速膨胀起来,从而造就了缙云河阳庄园式民居建筑群的崛起。这片古老的村庄,历经千年的风侵雨蚀,每一处青瓦白墙间都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河边的青砖早已斑驳,屋顶的马头墙也失去了往日的华彩光泽,似乎在述说着朱氏家族几百年的兴衰浮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