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社科知识,弘扬地方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共建“暖心之城”
缙云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推出
《缙云人话缙云》
带大家一起走进缙云地方历史文化
朗读者:陈思思
前路乡团委书记
前路乡石板明堂,由应岳琳建造于年(清道光十四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应岳琳,应天祖长子,应金与应喜的父亲。慕义桥竣工两年后,建造石板明堂。
石板明堂,顾名思义,石板在石板明堂建造过程中,与前路其他古建房屋在用量上、设计上、格局上大不一样。
前路现存的其他古建筑,天井清一色鹅卵石地面,做工考究,花色精美。而石板明堂,除了其他地方大量使用石板,天井地面更是清一色石板平铺,在前路古建中自成特色。
传说,石板明堂使用的石板,系慕义桥修建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上等的、质地好的石材用于修建慕义桥,品质不是那么好,或者说,不符合应天祖定下的修建石板要求的,先放一边。
石板开采,在过去的清朝,靠的只有一双手,一把八磅开山锤,几根钢钎,全人力,全手工。开采是手工,搬运,也是肩挑背扛,纯人力而为。老辈们回忆,传说,最长的一块四米五的条石毛坯,是十六个彪形大汉沿着崎岖山道、扶着悬崖峭壁一步一个脚印儿地硬抬出来的。
这些修桥筛选出来的石板,在慕义桥旁边应天祖用来堆放建桥石材的秧田里一堆就是两年。后来,弃物再利用,演变成今天大家看到的石板明堂。
中式四合院天井地面,用石板代替鹅卵石,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勇气,一种创新,一种担当。
中式四合院,地面清一色的鹅卵石地面,至于鹅卵石品质与品相有别,我们暂且不去考究,大江南北均是如此。但前路石板明堂,一改祖制,来个清一色的石板天井,这在中国古建中不说绝无仅有,应该也是凤毛麟角了。
这是古人的大智慧,大担当。在古代,做违反祖制,违反常规的事,是要承担很大骂名的,严重的甚至会被宗族处罚、处置。
向当时修建石板明堂的前路应氏祖先的大魄力、大担当致敬。
石板明堂,近两百年来,虽然历经多次重大事件,多个历史朝代,但一直顺风顺水,平平安安。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看出它的健硕与完整。
石板明堂的第二代主人应金,曾官至司马。应金儿子青钱,进士功名。应金孙子德容,年出生,日本帝国宏文学院毕业,曾授浙西外海缉私管带,民国参议员。他们是石板明堂走出来的杰出代表人物。
来源:县社科联前路乡
编辑: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