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徐献章和岁的田兰菊
记者从丽水市缙云县民政局了解到,截至年1月1日,缙云比去年同期又新增百岁老人43人,百岁老人总数达人,再创历史新高。位老人的男女性别比例,男性38位,占总数33.93%;女性74位,占总数66.07%。从年龄分布情况看,岁1人、岁4人,其余在岁至岁之间。
近5年来,缙云县百岁老人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年,全县百岁老人为60人,年为71人,年增至86人,年达到人,年再创新高达到人。统计显示,年缙云县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人,同比增加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75%,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人,同比增加人。
缙云县“第一寿星”岁的李丽菊
“第一寿星”喜欢吃素
目前,缙云县“第一寿星”为壶镇镇五里牌村的李丽菊,岁。李丽菊出生在缙云县壶镇镇宫前村,17岁时嫁到苍源村五里牌自然村。结婚后,她和丈夫一生共生育9个子女,6个子女抚养成人。在她61岁时,丈夫去世,那年他65岁。
李丽菊90多岁时,还坚持上山捡柴,到水边提水。
此前,她一直独居,并坚持每天自己做饭洗衣,个人卫生也做得非常好。近几年,她的眼睛和腿出现了一些状况,儿女当中又只剩下了小儿子。儿子每天走过一条街,为母亲送去一日三餐,照顾她起居。等母亲休息了,再返回家中。原来口味就比较清淡、喜欢吃素的李丽菊,现在以喝粥为主。
“今年春节原本打算我们五世同堂拍个全家福,现在提倡不聚集,可能要延迟了。我们能多陪她就多陪她。”李丽菊的孙女吕海燕说。
岁的郑金元和岁的赵月钗
百岁夫妻爱斗嘴
籍贯东渡镇阳弄村的郑金元、赵月钗,丈夫岁,妻子岁,他们相濡以沫82载,30来年一直和二儿子郑富亮住在县城带院子的房子里。95岁的赵月钗因突发性耳聋造成失聪,郑金元就每天陪着她出去玩,天气好,就一起在院子里打理花草。
“年轻的时候他们可好了,现在老是要‘吵架’。”61岁的郑富亮笑着说,两位老人过了岁之后越来越像小孩,“老爸白天睡得多,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喜欢翻来覆去,老妈就会发火,顺便把被子往自己这边拉,然后两个人就开始斗嘴了。”但每天,赵月钗自己穿好衣服后,会帮老伴整理。没事的时候两人就静静地晒太阳。
以前郑金元喜欢饭前喝点酒,现在却喜欢吃好饭再一口气喝下二三两的黄酒。
“老爸比较注意荤素搭配,老妈则是无肉不欢。”郑富亮说,赵月钗连早上喝粥也要就着肥肉。
岁的徐献章和岁的田兰菊
荤要吃肉素喜番薯
新碧街道黄碧村徐献章、田兰菊夫妻双百岁,婚龄85年,是目前缙云全市婚龄最长的一对夫妻。邻居都说,徐爷爷把田奶奶宠成了小公主,连喝瓶牛奶,都会插好吸管递给奶奶。而田奶奶也很是享受这般“公主待遇”。
在67岁的三女儿徐泽春看来,也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吃了太多的苦,父母特别知足。夫妻俩一共生育了三儿五女,如今两个儿子已去世,老人就由剩下的子女和孙辈轮流照料。
“原来爸爸很喜欢到村里走来走去,现在年纪大了,他每天晚上5点半就在床上了,按我们的玩笑话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徐泽春说,爸爸最爱吃炖得很酥的蹄髈、猪脚。早饭,父母都喜欢吃番薯小米粥。
“虽然爸妈有时会犯点糊涂,但看到他们相伴一生,我们做儿女的还是很欣慰。”徐泽春说。
缙云为何有这么多高寿老人和百岁老人,他们有什么长寿秘诀?对此,缙云县民政局聘请丽水学院吕鸿教授团队从“生存环境、自然物产、饮食居住、乡村文化、心理精神”等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缙云除了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好、物产丰富等自然宜居生存环境条件好以外,主要还是在乡风文明乡土文化熏陶下,区域百姓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心,热爱生活感恩自然,勤俭自律夫妻和睦,上慈下孝家庭和谐;生活规律合理膳食,热爱劳动适量运动;心态平和简单知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更重要的是,政府构建了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高龄补贴、长寿保健金、一次性奖励金、老年意外伤害等惠老政策,让社会养老有保障。总之,“丰饶宜居的自然条件+心境淡泊耕读为业的文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境界”或为缙云县百姓长寿基因的一大“秘法”。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