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南部的缙云县有一个名为河阳的古村落,被誉为是活着的千年历史文化村。
相传在唐朝末年,祖居河南信阳的朱氏兄弟为躲避战乱南下来到缙云,他们看到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便选择在此定居。为了不忘故乡,他们取河南信阳各一个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河阳,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河阳村。
这个古老村庄的历史延续了千年,期间几经损毁重建,而今天村中的水系、道路乃至整体布局还基本保持着元代时期的设计特色。一进村门人们就能够感受到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古朴气息。
河阳古民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是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唐代末期,整体布局为元代遗存。民居建筑多建于明清时期。
河阳村的古村门是全村最著名的建筑,千百年来村民们不论婚丧嫁娶、外出求学还是金榜题名,都要从这里进出,以求祥瑞,这个风俗沿袭至今。这道门看似简单,却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八士门”,这是因为在宋元时期河阳村一连出了八名进士,八士门正是为此而建。
八士门前还有两尊体积不大的石雕,它们名为稀罕。相传这个名字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赐。河阳一村出了八名进士,实属稀罕。
八士门后的古街道长多米,这也是河阳村的中轴线。河阳古民居分布在这条古街道的左右。行走在这条古街之上,仿佛穿行于时光隧道,让人回到了数百年前。
河阳村里绝大多数的居民都姓朱,至今仍然是聚族而居,耕读传家,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而他们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古民居更是极富特点,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群落给人以含蓄而又委婉的感觉。
有的古宅地大门前筑有像园林建筑的圆洞门,还有一种马头墙,远远望去,似乎是一匹匹骏马在仰头长啸。在这样一个极具建筑特色的古老村落中,至今保存着百余栋0多间古民居,堪称是古村落的活化石。
河阳古民居均为四合院式建筑,步入其中正对着的是正屋,一般有3间、7间、9间不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正中的堂屋被称为中堂,在中堂供奉着宅神和祖宗的牌位。每逢节庆,人们便在中堂祭祀祖先,宴请宾客。
在河阳民居的建筑中有着非常严格的尊卑长幼之分。东边为尊,房屋的洞柱用的是樟木。西边为次,房屋的洞柱用的是茶木。樟为王,茶为将。所以在河阳村就有“东王西将”的说法。
站在四合院式的民居中间四面环视,所有的房屋都是楼上楼下两层共同环绕着一个天井。房子靠天井的一边都有走廊,形成一个四边相通的回廊。
虽然这些建筑略显沧桑,却不失古朴的韵味。做工精美的窗棂,门扇,活灵活现的木雕、漆雕比比皆是,经过岁月洗礼依旧栩栩如生。
河阳古民居的院落布局,不仅有利于采光通风,便于人们生活起居,同时还包含着一种更为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功效。
因为在一个院落里可以同时容纳数十口人共同生活。由此可见在营造之初,建造者就已经在此寄予了家族兴旺、子孙满堂的美好期许。重视家庭的河阳村人也同样具有浓郁的家族观念。
河阳村人修建起多座家族祠堂,河阳村内还矗立着16座古祠堂,而且都是明清两代所建。祠堂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是江南一绝。
祠堂是一个宗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地方,这类建筑在乡镇之间普遍存在,一般都是一姓一祠。
然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河阳村竟然分布着大小16座朱氏祠堂。这种一姓多祠、祠堂类别多样的现象在全国也非常罕见。每年清明,河阳村的祭祖仪式都会在全村最大的朱氏祠堂举行。
祭祖活动隆重庄严,所有的祭祀环节都按照传统来进行。祭祖仪式之后还要举行热闹的走街活动,这是全村一年一度的盛世,即使是远在他乡的人们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乡参加祭祖。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这不仅仅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家之旅。
置身于河阳古村,处处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比如剪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就被演绎的极具江南地区的细腻特色。河阳剪纸的人物没有五官,重在刻画人物剪影动态,很像皮影戏的影子造型。而今河阳剪纸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河阳古民居也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河阳村人更是在保护古民居的同时,小心呵护古村文化。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留给子孙后世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