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康,
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村庄:
脚跨两县、手攀两府。
这里,一半属于永康,一半属于缙云。
这里的村民,出去串个门一不小心就跨了县。
从永康到缙云自由切换,可能只需要一步。
这里就是道门。
本报融媒体记者“新边界行”采访第二站——
走进西溪镇尚黄桥村道门自然村。
道门自然村坐落于永康东北角,与东阳市、磐安县以及丽水缙云县毗邻,距离市区不到40公里。
道门在四府岭脚下,四面环山,前对笔架山,后倚伏虎山,坐落于缙云壶镇与永康交界的山谷中,永康人俗称西施道门。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溪将村子一分为二:南边是缙云县壶镇镇道门村,即“缙云道门”;北边是永康市西溪镇道门村,即“永康道门”。
村名由来:
《永康地名志》记载:该村的来历是原村民搬迁后只剩下一道倒塌的石门,后来即以“倒门”,再雅化为“岛门”“道门”为村名。
但村中老一辈人有这样的说法,曾任明朝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的缙云县白竹乡砀村人卢勋,在四府岭通往缙云白竹方向的石板路上建起几排尚书牌坊,可是此后牌坊不幸倒塌,当地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倒门”,后来干脆就被牌坊边的村庄延用为村名“道门”。
还有一种说法是村名源于道教的专用术语。离此地不远正是道教名山之一仙都山(缙云山),信道的古人觉得爬过海拔多米的四府岭后就能步入“道门”。
在道门,65岁的村民贾福明带着我们沿着小溪一直往前,走着走着就踩在了缙云县的地界上,再往回走几步,又回到了永康地界。贾福明说:“以前,我们在村里打个电话就要漫游费呢!出门随便走走就是跨县了。”
两个道门村虽属两个地级市,但经过世代相处,已浑然一体。如今,缙云道门的不少农户把自己的楼房建到永康道门,永康道门村民的隔壁就可能住着缙云道门的邻居;有些民房跨溪而建,村民从自己家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竟也能横跨金华、丽水两个地级市。
尽管分属永康、缙云两地,但是两地人相处得很和谐。在道门,永康、缙云两村村民融合在一起的不在少数。除了看户口簿和门牌,在道门村真的很难分清谁是“缙云道门”人,谁是“永康道门”人。
(村中紧挨着的两幢房子,左边是女婿家,右边是老丈人家)
“你们看这两幢房子,分别是老丈人和女婿家的。”贾福明指着路边的两幢房子向我们介绍说。这两幢房子紧挨在一起,其中一幢的主人是72岁的缙云道门村民施朝阳的儿子。施朝阳告诉我们:“我家儿媳就是永康道门人。儿子和儿媳从小就认识。他们结婚后建了这幢房子,刚好就在我们亲家旁边。现在,我儿媳回家探亲真的是串个门就可以了。”
有趣的是,两个道门村都说永康话,甚至,缙云道门很多人不会说缙云话。缙云道门离缙云县城60公里,离永康市区只有30多公里。地理的原因,缙云道门村民往返永康比往返缙云更加方便、频繁。在缙云道门,不少人还会选择到永康工作,平时就连赶集买日常生活用品都习惯到永康。
这里的村民都尊崇“胡公文化”“罗汉文化”。每年农历八月,两村村民都会组织上方岩祭拜胡公“迎罗汉”,共同表演“三十六行”“讨饭莲花”等节目,在两村村民高举的旗幡上均写着“三十六都道门村”。
缙云道门每天每隔一小时就有一趟“缙云到西施”的客车经过,永康城乡公交也有到永康道门。从道门去壶镇的票价是6.5元,但坐永康城乡公交去西溪镇只需1元,村民们都觉得去西溪镇买东西更方便。
道门进士第是道门的地标建筑,称丛公堂、总兵府,又称游府,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慈禧太后御批建造的施化麟将军府第。
沿着乡间小道前往总兵府,远远就可见到位于山脚一处白色外墙有些斑驳的坐北朝南建筑,三个弧形大门和左侧建筑的马头墙清晰可见,显得整个建筑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带着百余年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这座气派的总兵府为砖木结构,由主体建筑、两侧附属建筑、青云楼三大部分组成。它是全国仅存的清慈禧太后御批建造的游击府官邸,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革命史料价值。
屋顶处的支柱、横梁上雕刻着各种花鸟鱼兽,不但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且鱼兽多为勇猛者或其神态,无不向外界宣告这是武学世家。
“总兵府”约有间房间,现在还住着几户村民。80岁的缙云道门村民程基仙已经在这里住了60多年。她说,自己十几岁从方岩下宅嫁到缙云道门后,一直住在总兵府内。最多时候,这里曾住着多户人家,20多个孩子在里面嬉戏打闹,好不热闹。
永康边界这个独特的村子你去过了吗
如果还没去过
不妨去走一走!
来源:永康日报记者胡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