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6
缙云播报
剪纸作品《缙云仙都》
近日,“缙云剪纸”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夏英应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专业委员会邀请,赴泰国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中华剪纸艺术巡回展(泰国站)活动,其剪纸作品《缙云仙都》在泰国首都曼谷展出,惊艳了人们的眼球,赢得一致赞誉。
该作品在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展览一等奖。
据悉:刘夏英花了多天完成该作品。创作过程:利用不同色彩的纸,分层剪,再由浅入深叠在一起,取得拉长景深的效果,一改过去红红火火传统剪纸风格为清新似水墨画的现代乡村家居风格,生动呈现了仙都山水的独特韵味。从单色剪纸的二维向多层剪纸的三维发展,是她在传统剪纸基础上的创新尝试。
刘夏英简介
省级“缙云剪纸”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缙云县剪纸博物馆馆长,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专业剪纸教师,丽水学院外聘剪纸教师,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分会理事,浙江省纸艺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会员,丽水市“非遗名师”,丽水市“十大优秀非遗传承人”。常年开设免费剪纸培训班,累计培训中外学员一万多人;携作品参加慈善拍卖,捐资达三十余万元。创作有缙云特色的系列剪纸作品,如《仙都系列》、《缙云烧饼系列》等,成为宣传缙云的“生动名片”,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壹等奖,被CCTV“朝闻天下”栏目作了专题报道。
这是用缙云剪纸的手法(不剪面部五官,只用阴线剪出人物动态和衣服的皱褶)
缙云剪纸技艺源于清康熙年间(约-),至今已流传有三百多年历史。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内容大多以戏剧人物为题材,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精良,江南气息十分浓郁,且与当地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缙云农村,特别是河阳等附近村庄,剪纸风俗最盛,其作品成为姑娘出嫁时的陪嫁品。《缙云剪纸》项目于年6月被省政府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剪纸技法重外在形似,更注重本质的神似,以阴阳相结合,讲究大的影像轮廓,剪出影像中的细阴线,在剪人物时,不剪面部五官,主要刻划剪影动态,只剪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衣褶也以阴刻法处理,与心妍背景的阳刻法成鲜明对比。背景中的直线与曲线交互穿插。如网格、水纹、花瓣、祥云等,用作连接画面的纸筋,使场景中的亭、台、楼、阁、相互连接不致孤立无依,且有烘托渲染祥和气氛效果。独特的手法造就了缙云剪纸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古老而美好的缙云剪纸艺术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传承后继乏力。
刘夏英
年2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缙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夏英为了使缙云剪纸冲出困境,出资创办了丽水市唯一一家剪纸专业博物馆---缙云县剪纸博物馆,为缙云剪纸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缙云剪纸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仙都风景诗配剪纸
它地处缙云县新建镇凝碧村,建筑面积多平方米,现已收藏缙云剪纸作品多件。已成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丽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普及基地。已免费培训12,多人;在丽水绿谷工匠比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全市16个奖项中,缙云获得了15项,缙云剪纸博物馆副馆长章楚楚获得了全市唯一的一等奖,并荣获“丽水市首席技师”称号。缙云县剪纸博物馆的活动亮点纷呈,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如“节日送福”、“非遗艺术进千家”、“技艺传承培训”等剪纸培训及展览活动,其中“温暖回家路,文明返乡行”活动被CCTV“朝闻天下”栏目报道。
刘夏英
经典翻出新篇,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缙云剪纸不断融入时代新元素,在传承中创新。在宣传形式上,刘夏英主导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多次带领博物馆成员及相关剪纸作品在省内各大文化礼堂做巡回展览近百次,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曾作为缙云新名片对缙云政府与外资代表的商业会谈的成功举行与推进起到积极作用,间接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回馈社会。在内容创新上,融入了缙云本土特有的元素如缙云烧饼、缙云土爽面、缙云仙都等,在传播剪纸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缙云元素宣传的新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打开了缙云剪纸艺术辐射的新局面。
非遗缙云剪纸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创造精神新财富的活力源泉。从保护传承到创新发扬,从非遗盆景发展到文化森林,缙云剪纸非遗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的大树欣欣向荣!
(据缙云播报,原标题《泰国人简直不敢相信,如此唯美的仙都风光作品竟然是用纸剪成的》。编辑雷晓云)